首页>收藏·鉴宝>知识讲堂>文玩杂项文玩杂项
东阳汉墓群木刻星象图刻升仙愿望
盱眙星象图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最近非常火爆,里面的男主角来自遥远的外星球,一举一动既神秘又古典,让追剧的人欲罢不能,由此还引发了一股“天文热”,甚至有铁杆“粉丝”用星象图来测算,到底主角来自天上的哪颗星。其实,这样的“星星热”古已有之,距今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时期就有人关注星象变化并详细记录下来。盱眙县档案馆提供的档案资料显示,世界上最早的木刻星象图是从盱眙东阳汉墓群中发现的。这件珍贵文物目前就收藏在南京博物院中,它比之前世界公认最早的耶路撒冷彗星图还早了110多年,被定名为“盱眙星象图”,属国家一级文物。
故事始于40年前……
村民挖渠,挖出一个古墓群
档案资料中交代了星象图发现那年发生在盱眙的情况。
1974年8月的一天,盱眙县东阳公社东阳大队立新小队的几位社员,一大早就起来集体进行清修水利,准备在庙塘附近开挖一道灌溉水渠。
说到庙塘,当地人也称为棺材滩,又名庙塘东大滩,这是一处大土墩。当时,它还是安徽省天长市的土地,因地理位置十分接近东阳大队立新小队,从方便水利灌溉的角度出发,两地进行了置换。全大队劳力当年都上河工做引水干渠,将附近安乐水库的水引到大队作为灌溉用水。
庙塘这里的土质与周边其他地方完全不同,早上7点多,社员在挖土做渠埂时感觉异样,挖了3锹深约60cm,就发现有方土块人为加工过的痕迹十分明显,大都为夯土或轧过土块。
当时他们没有多想,继续挖了下去,发现情况更不寻常:继续向下挖了3cm左右,挖到几块腐朽的长木板。联想到此前曾在附近挖出过古墓,很快就有人联想到这里可能是古墓群。于是,大家停下了手中的活,你一言我一语,商量决定先向公社汇报。
随后而来的事情谁都想不到,发现古墓的传言见风就走,附近一些村民得知情况后纷纷赶来。因为当时文物保护观念淡薄,一拥而上进行任意开挖,不少人挖到陪葬品后带回了家中。
据当时的知情人讲述,挖到棺材板材质好的就出售,卖给安徽省天长县大东公社用于盖礼堂;短的打门窗,长的做梁棒,还有的被当地人打板车,做凳子、桌子等家具;坏的烂的及有画纹的大都被百姓作为不可再利用的废料当成烧锅的柴火。
棺内出土的陶器被老百姓当废物乱扔、乱损,大家感兴趣的是铜器,一面铜镜可以换2包香烟,一个铜壶可以卖2元钱,被货郎换去的出土文物数量颇多。
曾任盱眙博物馆馆长的秦世之至今还记得当时的纷乱情景。他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东阳公社境内盗墓猖獗,一些不法分子肆意偷盗西汉古墓宝藏。1974年8月在大云山南侧东阳公社东阳大队立新生产队,在庙塘修建灌溉水渠时曾发现一西汉土坑木椁墓,系两人合葬墓,该墓葬位于东阳古城遗址外的东南距古城墙约200米。当时很多农民将古墓上的顶板、盖板、木廓拿回家,有的准备打家具,有的准备作烧锅柴火。
秦世之当时作为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亲临现场,一方面报告县里领导,请公安机关介入,打击盗墓分子并上报南京博物院;一方面组织寻找抢收文物,把一块块有精美雕刻的图纹的棺木板,从百姓家的锅灶旁边抢收回来。
记者在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见到了56岁的村民万从华,他当时参加了木刻星象图的挖掘,他的话印证了秦世之的说法。
据他介绍,当时百姓任意挖掘古墓一时无人追责,直到一件古铜壶的出土,引发出纠纷后才被重视。1974年8月底,社员们挖到3个大墓,以一个双人棺大墓为中心,西南角及东北角各一个小墓,棺材头向排列一致。在挖掘大墓棺盖板时,有一日正值午饭期间,现场只留下生产队张婆婆看管。立新生产队记工员朱学章趁这会儿来到现场,本想寻一枚铜镜换一包香烟抽抽,可惜没找到。他不甘心,就在墓坑内寻找,终于发现了一件铜壶,于是取出到旁边的庙塘洗拭。去铜锈后,古铜壶亮光闪闪,焕发出往日的光彩,看管现场的老婆婆误认为是金壶,遂与朱学章发生矛盾,阻止他拿走。双方矛盾升级后消息被传到公社,公社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察看,叫停了擅自盗墓行为,并上报县文化馆。由于当时博物馆未成立,文化馆长秦世之等人觉得事情重大,立即上报县革委会文教局,并请南京博物院考古队来现场考察。
星象图记录了什么?
木刻星象图差点被当柴火烧了
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最重要的是刻下了彗星运行图
在东阳庙塘共寻找到两座古墓,被盱眙县博物馆定名为庙塘古墓群,属于汉代墓群,位于秦汉东阳城遗址和大云山江都王刘非墓群南侧。后来由南京博物院组织人员进场挖掘,陪葬品被省、县博物馆收藏,棺盖板等从村民家收回来后,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秦世之当时也没意识到,他们从村民家及时回收来棺盖板等木材,无意中将世界最早的木刻星象图挽救了下来。
那些棺木中有一组木刻画,画面包括星象图、泗水捞鼎图、舞乐杂技图等内容。两块星象图是纵向放置在棺盖上的。一块长188 厘米、宽45.3厘米、厚3.5厘米,左方刻有圆日与金乌,金乌的头尾在圆日的两边,上首和右首分布9个小日,左上一人奔跑,推测应为古代传说中的“后羿射九日”。右方刻有圆月,月中有蟾蜍、白兔和半弧形线条,下有一人,将画面连贯起来赏析,大约就是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圆月后面分布七颗星辰,其中三颗连成直线,另四颗斜角排列。日月之间有三条鱼形图案。
另一块星象图,长188厘米,宽28.2厘米,厚3厘米。主体是两条带翼的飞龙。左方排列三颗星,以线条连接成三角形;右方亦有高低参差的三颗星辰。该画面表现了众多星辰和天象,更以图象形式标示了观察者所见到的月亮、慧星、太阳、诸星宿与银河等天体的运动关系,特别是描绘了慧星运行图象,为其它古星象图所不及。
据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考证,上述星象图与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一颗彗星的记录大致吻合,从而断定其为彗星运行图,运行轨迹由东向西。图上彗星尾部被月遮掩一部分,说明当时中国已有人发现彗星比月亮更为遥远,该图揭示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观测成果。在此之前世人公认公元66年的耶鲁撒冷彗星图为最早者,而盱眙东阳出土的木刻星象图比它还要早110年。
38年后又有新发现
新出土的星象图刻画升仙愿望
时光飞逝,30多年后,东阳考古又有新发现。2011年10月至11月,江苏省金马高速(金湖县至盱眙县马坝镇)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了大量古代墓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与盱眙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金马高速(东阳段)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古代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至2012年11月野外发掘基本结束,共计清理墓葬196座,包括汉代墓葬176座、南北朝至唐宋墓葬20座。本次发掘的汉代墓葬皆位于东阳城城址外部区域,与庙塘古墓群一样均属东阳汉墓群的一部分。墓葬大多保存较好,未遭盗扰,出土了包括铜器、铁器、漆器、玉器、石器、琉璃器、陶器等各类葬品2000余件,收获较大。
在一座西汉夫妻合葬墓中,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幅刻在椁板上的星象图,这是时隔38年在江苏盱眙东阳地区第二次发现木刻星象图。星象图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两只凤鸟穿梭回环,象征着引领灵魂到仙界,另一部分则是北斗七星等星象,其中一只鸟腹内有一圆形,似乎是太阳的形象。据介绍,星象图代表一种升仙的愿望。因为椁板有破损,这幅星象图已被南京博物院带回进行深入研究。
南京博物院有关人士表示,东阳汉墓群是继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之后,江苏省汉代考古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意义重大。墓葬中出土了一批汉代文物珍品,如玉石项链、木刻星象图、漆纱面罩等,为进一步了解汉代物质文化提供了全新信息,同时也为东阳城遗址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在诸如地理信息采集、城市发展变迁等课题研究方面推动意义极大。
编辑:付裕
关键词:星象 东阳 木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