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青山迎忠骨 精神永流传
半个多世纪前,上百万中国军人满怀报国激情踏上抗美援朝战场,有些人从此魂断异国埋骨他乡。今天,他们中的437人,在韩国政府和中国政府高层携手努力推动下,以一种特殊方式踏上回家的路。他们的遗骸,将在战友、亲人和故乡人民的迎接下,下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魂兮归来,长眠异乡的英烈得以落叶归根,跨越60年的回家之路,正是对和平的最好诠释。
而随着清明节临近,缅怀英烈的氛围也日渐浓厚。从焦裕禄烈士陵园到沂蒙红嫂纪念馆,从门户网站推出网络纪念馆,到各地筹备集体公祭活动,人们以各种方式追思缅怀革命先烈。
岁月变迁,沧海桑田,今天的我们,虽无法亲身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辛困苦,难以体会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但是,无论生活如何富足,日子如何太平,都不应忘记那些历史,不能忘记那些在革命战争中甘洒热血、舍生取义,在和平建设时期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英烈们,不能忘记当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的18万多名志愿军战士们。这,不只是为了防止民族记忆“断裂”,更是为了传承那种信仰的力量、担当的精神。
环视当下,歪曲历史、精神贫瘠的人并不少见。在网上,时常能看到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被“解构”,邱少云、黄继光、雷锋等英烈被抹黑嘲讽;在一些“聪明人”的眼中,大公无私俨然是“傻帽”的代名词,艰苦奋斗已经成为“过去时”。数典忘祖,何以认清自己?价值错乱,又怎能正确行事?
伟大的民族,总是善于从历史中寻找精神给养。从天安门前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各地松柏长掩的烈士陵园,都是一个个生动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刚刚立法确立的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将一个民族铭记历史的集体记忆带到了新的高度。我们满怀深情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既是表达对英烈们的崇高敬意,也传递了对世界和平的向往追求。一个农民的房梁上有一本家谱,那么一个国家呢?军旅作家王树增发出这样的反问。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淡忘了,就会患上精神缺钙的软骨病,精神家园就会荒草丛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从革命年代“倒海翻江卷巨澜”,到建设时期“敢教日月换新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雄关漫道真如铁”,无不如此。今天我们迎回英雄,缅怀英烈,正是要激发信仰的忠诚、使命的担当,正是为了牢记历史、更好前行,把英烈的精神转化为前行的动力,让无数英烈孜孜以求的梦想,在我们这个时代绚烂绽放……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历史 精神 抗美援朝 志愿军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