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孙毅将军在长征途中
孙毅将军是我军的“一员虎将”(1904—2003),早年曾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反蒋战争,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走上革命道路,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十四军司令部谍报科科长。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粤赣军区独立第二十二师参谋长,红一方面军教导师参谋长,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他率部参加长征,并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
没有“四条腿”还有两条腿
1934年8月,时任红军学校教员的孙毅被军委总部副总参谋长叶剑英叫去。叶剑英对孙毅说:“当前第五次反‘围剿’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应付更复杂、更困难的局面,中央决定组建一支新的部队———教导师,直属军委领导,主要任务是保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军委确定由张经武出任教导师师长,何长工任政治委员,你任参谋长。”
从总部出来,孙毅迅速与张经武一道,全力投入部队的组建工作。当时军委决定,教导师由瑞金、会昌、兴国、汀州、于都、石城等十几个县的独立团、营、补训团、营和游击队组成。编为三个团。每团1700人左右,加上师部各直属队,共6000余人,他们都来自土地革命后翻身农民的子弟,年纪在17至22岁之间。到8月底,教导师按期组建完毕。遵照刘伯承总参谋长“立即投入政治、军事训练”的指示,孙毅协助张经武制定了《新战士训练计划》,油印后发到各个连队执行。
10月10日,是教导师奉命出发的第一天。当天上午,张经武从军委总部会议室出来,火速赶回师部,传达了总部会议精神,会后,他把孙毅叫到了自己房里,告诉他在布置完远征任务后,大家在讨论领导干部乘马问题时,军事顾问李德得知孙毅是从白军起义过来的,便把手中的铅笔一挥,将孙毅名下的“马”划掉了。张经武据理争辩,也都无济于事。但孙毅对于有无马骑这区区小事也不太在意,他幽默地说:“没有了四条腿,我还有两条腿嘛,师长就放心吧,我绝不会掉队的。”
负重突围中两次甩掉“包袱”
长征开始后,为了保密,党中央和军委机关统称为“红星纵队”。博古决定将印刷票子和宣传品的机器、修理枪械的兵工机器等统统搬走,并决定由教导师承担这一任务。上千件东西,包括大大小小的铁箱、木箱,以及用稻草、各色布料绑捆的、需要三五人甚至十来个人才能抬着走的机器部件,全由教导师战士肩挑杠抬,行动十分缓慢,从瑞金高围到洛口50华里,走了16个小时。为了赶上部队,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战士到了疲劳的极限。
部队通过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后,进入了江西、广东交界的大庾山,这里到处都是悬崖峻岭,只有一条崎岖小道,加之天不作美,不时下着小雨,战士抬着这些笨重的物资行走在这条泥泞路滑的小路上,就比上天还难,不少战士掉下悬崖牺牲了。很多基层干部战士来到孙毅身边,对“负重转移”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当天宿营后,孙毅把听到的反映向张经武、何长工作了汇报,并谈了自己的看法。经过认真讨论,张经武决定由孙毅起草电文,向军委总部请示,今后遇到危险路段时,把多人抬的机械部件丢下山涧,减免部队伤亡。第二天,总部复电,批准了这一要求,署名是刘伯承的亲笔签字。
在湘粤交界处的九峰山,由于山麓险峻,抬着大机器的战士更是寸步难行,稍有不慎,就得跌入深渊。张经武、何长工、孙毅果断做出决定,将两人以上抬的机器部件全部处理掉。战士们打开草包、麻袋,能砸的砸碎,砸不碎的,顺着悬崖推下去。百余个大件处理后,近千名战士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剰余的400多担装有各种物资的箱子,仍由战士轮流挑着前进。
教导师随红军大队通过敌人第三道封锁线后,来到了敌人在湘江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12月1日,在长达30余里的战场上,红军与敌人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拼杀,终于堵住了十几万敌人,胜利渡过了湘江。教导师根据朱德指示,日夜行军,一同渡过了湘江,随即向湘、黔边界的通道县进发。
教导师负重走了两个多月,减员到了极其惊人的地步,6000余人剩下不足一半。关键时刻,中央于12月18日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撤销教导师编制,其人员分别补充到第一、第三军团,并决定甩掉坛坛罐罐,轻装前进。
会后不久,刘伯承来到教导师,向科长以上干部传达黎平会议精神,宣布张经
武调军委分配工作,何长工调任军委第一纵队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孙毅去军委干部团任职。1935年1月5日,教导师到达乌江江界渡口,除武器、弾药、粮食、医药外,把所有机械部件投入了乌江。随后,孙毅按军委指示,担任军委干部团作战科科长,继续率部长征。他对身边的郭路排长说:“你这个大力士肩上没有沉重的包袱了,可轻松了!”
一字不差地汇报
红军顺利通过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后,抢渡泸定桥,来到了夹金山下。夹金山主峰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化无常,时阴时晴,时雨时雪,忽而下起冰雹,忽而狂风大作,民间素有“神山”之称。要翻越这座大雪山,对长时间跋涉,生活艰苦、体力虚弱、衣服单薄的红军来说,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叶剑英把孙毅叫来说:你这个侦察科长带几个人去,找些民众了解一下,问问他们,看怎样过雪山损失才会小一点。
孙毅马上带上两个参谋来到了硗碛村的几户村民家访问。据村民反映:山上大雪纷飞,寒气逼人。想要过山,必须在上午9时以后。下午3时以前,要多穿衣服,上山前多喝些姜汤或辣椒汤,最好每人拄一根棍子,防止摔倒。接着,一位老大爷还一本正经地对孙毅说:在山上行军,要做到不准说话,不准嬉笑,不准坐地,否则会引起山神发怒,性命难保。
孙毅回到部队,将听来的情况包括山神的故事一字不差地向叶剑英作了汇报。叶剑英听后对孙毅说:“我们共产党不相信‘山神发怒’的说法,但这是当地村民的经验之谈,对我们爬这座大雪山很有启发,我们就按村民说的去办。”接着随即口述了四条指示:一、爬越雪山时不要走得太快;二、相互之间不要说话;三、任何人不能坐下来休息;四、发扬阶级友爱、团结互助精神。还要求各部队准备好足够的生姜、辣椒,发给每位指战员。接着,孙毅根据叶剑英的这几条指示,起草了一份通知,发给每个连队并进行传达。
历经千辛万苦,1935年10月19日,孙毅所在的红一方面军终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至此,长征胜利结束。孙毅这位铁打的汉子也终于用双腿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编辑:罗韦
关键词:孙毅 教导 导师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