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硕士粉”走红网络 成功何须急
4月29日下午3点,北京环球金融中心地下一层一家名为“伏牛堂”的湖南常德米粉店里,24岁的老板张天一坐在店内休息。每天的午市从中午11点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现在是店内的午休时间。记者见到张天一时,他一脸疲惫。从4月初开业以来,张天一每天除了要炒料、煮粉、招呼客人外,还要迎接一拨又一拨的媒体采访。
北京环球金融中心,位于北京中央商业区(CBD),这里聚集着大大小小的中外企业,周围不乏法式大餐、日本料理等高端环球食肆,但是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这家不足40平方米的米粉店成为了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原因为何?
答案就在店家亮出的招牌里——“硕士粉”。张天一是北大法学院2014年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当大多数同学还在为找工作奔波忙碌时,他早早地有了创业的打算。对于张天一而言,这本来是一次个人的从业选择,但是当“卖米粉”与“北大硕士生”放在一起时,“硕士粉”的命运难逃窠臼,与此前“北大学生卖猪肉”、“清华学生当保安”一样,当然地成为媒体追逐的话题新闻。当下正值2014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季,有727万高校毕业生,今年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张天一的“另类”就业迅速成为舆论的焦点,点赞与批判纷至沓来。
“我只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从业方式,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我为什么卖米粉
一个多月前,从北大消失了两个月的张天一重新出现在了同学和老师们的视野中,与此同时,大家还获知了他即将开一家米粉店的消息。当别的同学奔波于投简历、参加面试找工作之时,张天一正在筹划创业———开一家小吃店,经营家乡特色米粉。这一决定让周围的老师、同学颇为惊讶,为了回应师友的关心,张天一写了一篇题为《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的文章发在了微信朋友圈。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文章在微信、微博等多个社交网络平台广为传播,“硕士粉”一时间成了网络热词。
“硕士粉”火了,许多人说这位北大硕士生是在以此炒作,但是张天一的回应是:我们几个人每天炒牛肉还来不及,没有时间炒“作”。
每天早上6点起床,坐着早班地铁赶到店里,开始准备材料。炒牛肉、烧水、煮粉,午、晚两市招呼客人,晚上十点打烊回家,这是张天一现在每天的生活,他说虽然忙碌,但很踏实,因为做着自己最想做的事。
张天一在《我为什么硕士毕业卖米粉》中写道,自己的理想是像《寿司之神》里卖了一辈子寿司的二郎那样,开一个餐馆,坚持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方式。毕业卖米粉对他来说不是制造噱头,而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张天一说自己是一个精力和好奇心非常旺盛的人,并不适合“朝九晚五”的生活,因此选择创业。至于选择卖米粉,则是因为在大学期间就曾经开过两家饺子馆,有经验,经营餐饮自然是创业首选。
不着急成功
不为炒作,只是想脚踏实地做好一件事情。“我相信如果我能够开好米粉店,以后也能做好更多的事情。”在这样的信念下,张天一和他的伙伴们倾注了许多心血在这家小小的米粉店里。
为了做出好吃的米粉,张天一曾回到湖南老家常德走街串巷,尝过一百多家常德米粉,最后选了一家他认为口味最正宗的米粉店拜师学艺,确定配方。
为了保证顾客的饮食体验,张天一同合伙人在店内日均销量达四五百碗时毅然推行限量供应。许多人质疑此举是饥饿营销,但是张天一坚持,米粉店的服务质量不能妥协于利益,“当初没有限量的时候,有人说我们挤、味道差、噱头而已;现在我们限量了,有人说我们饥饿营销。我们已经控制不了外面的世界,唯一能够控制的,只有做好我们自己。”
张天一的用心赢得了许多好口碑,伏牛堂每天门庭若市,既有闻香而来的食客,也不乏闻名而来的投资者。但是后者多半都吃了闭门羹。“加盟和融资,诱惑很大,但是我们现阶段还不到做大做强的时候,需要脚踏实地先把一家店经营好。”张天一说,扩大经营、风投融资、网络营销,这些对于米粉店而言是经营之“末”。一碗美味的米粉,汤头需要十数小时的细火慢熬,同样的米粉店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耐心地培育。
“我们经营米粉店,也经营一种生活方式。”伏牛堂入口处的巨幅海报上印着这样一句话。张天一对此的注解是:脚踏实地卖好每一碗米粉,不着急成功。
原标题:不着急成功 只想一步一个脚印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硕士粉 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