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抑郁症来袭 要用积极的态度迎战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刚刚过去的5月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健康节取“5·25”的谐音“我爱我”,旨在提醒大中学生关注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珍惜生命,关爱自己”。
近年来,由于学业、就业、工作压力的增大,社会竞争的加剧,患有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疾病的青年人越来越多,因不堪抑郁症困扰导致自杀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抑郁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干预?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医学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也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编者
以往提起抑郁症,我们总会想到演员张国荣、主持人崔永元、互联网少帅张朝阳等人。而实际上,这种情绪障碍疾病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无论是青年还是老人,每个人都可能与抑郁症不期而遇。
被抑郁困扰的高三学生
5月14日,距离今年的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在大多数高三学生都在努力学习,为考试做着最后冲刺的时候,今年17岁,同样是高三学生的晓峰(化名),却不得不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复诊。
几个月前,晓峰突然告诉父母自己不想再去学校上课了,原因是自己对学习已经没有兴趣了。面对眼看就要到来的高考,父母以为晓峰只是一时压力大,便没有在意。可渐渐的,父母发现晓峰学习时注意力很难集中,不仅每天的作业无法按时完成,就连精神也越来越差。有时回到家,晓峰还会向父母抱怨自己在学校要好的同学最近总是不理他,还嘲笑他、看不起他。可事实上,却是晓峰最近在学校从不与别人交流。
“再后来,连我们也跟他说不上几句话了,而且还发现他总是睡不好、吃不香。”晓峰的父母说,看到孩子实在是在学校学不下去了,他们就把他接回了家,希望家里相对自由的环境能让晓峰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可回家后,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得到好转,晓峰的情绪反而越来越低落。“直到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孩子可能有心理疾病了。”
到医院就诊后,晓峰果然被诊断为抑郁症。可面对很快就要到来的高考,晓峰一家和医生都犯了难。“要是全面治疗吧,无论是药物的副作用还是治疗时间,肯定都会对孩子高考产生影响。毕竟准备了这么长时间,不能把孩子的前途毁了,而且孩子本身也还是想高考的。可是不治吧,现在这种状态,我们确实也怕孩子出事。”面对两难的选择,医生最后还是决定对晓峰进行以心理调节为主的治疗,再辅以一些小剂量的改善睡眠和注意力的药物,等高考结束后,再进行更积极和全面治疗。
医生告诉晓峰的父母,晓峰的病因主要是由于面临高考,无论是自身还是家长,都给予了他过大的压力而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给他树立一种“不要紧张,只要尽力了就好;比起考取好学校,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之类的信念。这样,才能使他慢慢克服情绪上的障碍,回归到健康的心理上来。
抑郁不是精神癌症,可预防可治疗
“我听说也遇到过不少中小学生因家长逼着学习想不开就想自杀的情况,甚至一些七八岁的孩子也会因抑郁症出现情绪低落,以至于连正常的学习都不能继续。”作为一名专门治疗精神障碍的医生,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长杨甫德每天都要接触几十名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而现在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也让他很是担心。“我们好多父母对孩子只以学习成绩论英雄,除了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让干,全部包办代替。这样就导致了孩子长大进入社会后,一遇到挫折就会承受不了,根本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杨甫德说,中国式的圈养教育让很多年轻人性格变得懦弱、不坚强,不会独立克服困难,而这也会造成精神抑郁。
不过,虽然抑郁症患者增多,但杨甫德也指出:其实,抑郁就像是情绪上的一次感冒,不仅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并不是无药可医的精神癌症。“以前来精神科看病的,都是一些患有狂躁症或者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病的患者。但近几年,来看病的人中,有70%~80%都是患有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疾病的患者。”杨甫德告诉记者,这一方面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压力在加大,导致患抑郁症患者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正在开始逐渐认识这个疾病,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
“要想预防抑郁症,首先就要了解它。”杨甫德介绍,其实如果仔细观察,是可以发现身边那些人可能患有抑郁症。比如,这些人一开始往往变得没精神、工作学习时不在状态、不提愿意主动与人交往。说话的态度、语气不够热情、有些低沉;或者有些人很敏感、自卑、甚至担心别人看不起他(她)等。还有,如果当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比正常状态低很多,同时感到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甚至是悲观失望,并且持续两周以上无法自身调节时,就应该及时找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进行调节。“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觉得自己身体不适,然后就到医院去检查身体各项功能器官是否出了问题,可大多数是什么都检查不出来的,因为是心理或情绪出了问题,必须找专业医生。”杨甫德说,九成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初期反复辗转于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科等科室,不仅消耗了医疗资源,而且耽误了病情。
但同时,杨甫德还提到,现在大众对抑郁症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有些人担心被当成“神经病”而不愿就医;还有些人将希望寄托在心理咨询诊所上而延误病情;也有部分患者害怕吃药成瘾或觉得毫无作用而不愿就诊。“抑郁症并不是精神癌症,只要积极治疗,大部分是可以痊愈的。关键是大家不能讳疾忌医。”
关爱抑郁症患者,
从建立心理干预和支撑体系开始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的中国大约有抑郁症患者3000万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亿人正在遭受抑郁症这种疾病的折磨。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5月8日,深圳报业集团晶报原编委、广告部总经理张敬武因患严重抑郁症自杀;而在此之前,4月28日,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宋斌疑患抑郁症在办公室自杀身亡;5月4日,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因抑郁症自杀离世,年仅35岁;5月6日,湖南湘乡电视台副台长贺卫星在办公室楼梯间上吊自杀,现场留下两份遗书和部分遗言笔记,开笔就提到“痛、痛、痛”、“勤勤恳恳,一事无成,工作压力大……”
对于不到10天就发生的四起媒体人因抑郁自杀事件,杨甫德就指出:对于这类工作压力较大的人群,我们的社会、所在的单位以及家人,应该对他们多一份关爱。“越是精英人群,他们往往越有抱负,对自己的要求越高。所以好多因为工作压力大而产生抑郁的患者,其实工作单位和领导并没有否定他,其心里的不安多源于自己的负性认知。”
对此,杨甫德建议:对于那些已经有抑郁倾向的人,如果身边的亲人、朋友能及早发现,除了要劝其积极就医外,也应该尽量想办法帮助他释放压力。比如多和他聊天、沟通,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作为患者本人,则可以试着鼓起勇气与内心对话,同时不和自己较劲、不和别人攀比,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和对物质的追求;多参加公益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精神更富足;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比如看看喜剧视频等,改变沮丧心情;还有就是要休息好,多做一些户外运动或者是做些体育活动,吃一些能愉悦心情的食物。
另外,对于抑郁症的预防,杨甫德提出:社会应该建立心理干预和支撑体系。那些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企业和单位,有必要为员工制造一些宽松的氛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责任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而对于孩子和青年人,则要从小加强传统人文教育,让他们以自信、平和、开放、自由的心态健康成长。因为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心态,长大后才能从容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心态决定命运和未来。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张朝阳 崔永元 抑郁症 情绪障碍疾病 心理干预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