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调整“裸官”岗位,扎紧权力“篱笆”

2014年06月06日 09:30 | 作者:问灿 | 来源:求是理论网
分享到: 

  近日,广东针对“裸官”进行的专项治理工作暂时告一段落,“裸官”岗位调整基本完成,数百名干部被调岗,从处级干部到科级干部,再到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凡是经过甄别、确认属于应当调整岗位的干部,都被一一列入集中调整范围。这一举措摸排范围之广、审核把关之严、调整力度之大,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其他省市区治理“裸官”现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近年来,有关治理“裸官”的提案层出不穷,广大群众对于抵制“裸官”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下大力度来治理“裸官”已经是民心所望,也逐渐成为施政所向。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中央第八巡视组向广东省反馈巡视情况时,也曾提及广东“一些地方‘裸官’问题突出”。如今,“裸官”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官场常态,使得一些干部放松警惕,习以为常。这已经不单单是领导干部的个人前途和家庭问题,而是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涉及到一个政府的公信力,一个社会的满意度,一个国家的安全利益。虽然“裸官”不一定就等于贪官,但是“裸官”更容易成为贪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裸官”不治,民心不稳,“裸官”不防,政基不牢。

  广东省地处沿海,改革开放较早,对外交流便捷,相对于其他省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而言,有着更易于“裸官”滋生的土壤,不容乐观,不容忽视。因此,对于广东省而言,对“裸官”任职岗位进行大规模集中调整,是一项比较棘手的工作,推进难度和阻力相对较大。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高度重视,高度警醒,迅速行动,坚决整改,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全面核查和处理好领导干部“裸官”问题。由此,该省大力出重拳、强力治“裸官”,目标鲜明,态度坚决,各地组织部门也做足了准备功课。不仅开展了一项旨在摸清该省国家工作人员中“裸官”情况的全面调查,还对经过甄别、确认属于应当调整岗位的干部,逐一进行谈话,提出“要么把家人迁回来,要么接受组织调整”两种解决方案,且两样只能选择一样,不能兼得。这就把对“裸官”问题的整改,从软性约束上升到了刚性约束。

  但是,在组织谈话过程中,一些“裸官”却表示做出选择很纠结,很艰难。一边是家人的呼唤,家庭分歧,拒绝回归;一边是组织的召唤,职责在肩,使命在身。其实,选择并不难,面对家与国的选择,面对安逸与担当的选择,孰轻孰重显而易见。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家不治何以治大家?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国家干部,首要和先决条件就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种忠诚度不仅要体现在自身的履职尽责,更要体现在对家人的教育引导中。“裸官”的危险之处已经不仅仅在于手中权力的脱缰,而且还在于共产主义信仰的缺失。一旦成为无信仰、无约束的“裸官”,没有了为人民服务的动力,就等于失去了敢于担责的勇气;一旦成为无远虑、无近忧的“裸官”,没有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就等于失去了昂扬奋斗的进取心。这是很危险的。

  因此,只有像广东省一样,通过编实、编密、编牢制度的笼子,严格“裸官”监管审核的力度,限制“裸官”晋职提拔的门槛,扎紧“裸官”担当要职的篱笆,才能不让任何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裸官”计谋得逞,不让任何一个妄图“鱼和熊掌兼得”的“裸官”成为漏网之鱼,不让任何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裸官”钻了空子。当前,对于“裸官”的治理,我们的态度是鲜明的,要么回归,要么调岗,没有商量的余地:对于“裸官”的发展,我们的政策是人性的,爱国不分先后,脱离“裸官”后,依然能够得以信任和重用。这就意味着既给已经成为“裸官”的领导干部一个“回头是岸”的机会,也给那些即将或可能成为“裸官”的领导干部敲响了制度的警钟。

  调整“裸官”岗位,是扎紧权力“把关”篱笆的必要一步,也是检验爱国爱党情怀非常关键的一步。虽然对“裸官”严管、严控、严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防患于未然”的心态始终如一,这既是对组织负责,更是对人民负责。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既然选择做一名公职人员,就要踏踏实实做一个人民公仆,不仅要有为群众鞠躬尽瘁的身,更要有为国家死而后已的心。唯有身心合一、不离不弃,才有资格谈奉献;唯有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才有资格谈爱国。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委组织部)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广东调整裸官 广东裸官 裸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