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采纳委员建议 新余市车改补贴可买自行车

2014年06月23日 14:30 | 来源: 新余新闻网
分享到: 

新余市公车改革近半年成效可圈可点

  三公经费大幅下降 干部作风切实转变

  新余新闻网6月22日讯(记者王帆)2014年1月1日,我市率全省之先吹响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号角,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正式实施。一场公车改革,让新余站到了江西省各地市改革的前沿阵地,也成了全省乃至全国舆论关注的焦点。如今,我市公车社会化、市场化、货币化改革已经平稳运行近半年,改革成效如何?领导干部工作、出行有没有受到影响?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个人。

  撬动一系列改革创新

  “公车改革为全市开启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为打造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车改办常务副主任龙生仁说,公车改革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项工作,在遏制“车轮腐败”的同时,也成为撬动一系列改革的支点和试金石。

  龙生仁表示,通过改革,进一步凝聚了全市改革创新的思想共识,检阅了干部群众对改革的承受力,促使了观念的转变,凝聚了改革的共识,对我市接下来的一系列改革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6月12日,湖南省政府一批考察团来我市实地考察学习公车改革相关举措。龙生仁告诉记者,公车改革后,全省其他各地市,以及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都来“取经”,在这方面,我市起着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公务用车保障走上正轨

  6月11日下午,市公务用车服务中心19辆车被派出去,公务用车服务中心主任陈小平告诉记者,除了这19辆,另有20多辆车被城管、水务等部门长期租用,目前,每天约有20辆车被租用,大部分开往南昌等省内地市,也有少数会出省,市内用车的单位多为涉老机构。

  “现在公务用车有了有力保障,经过不断的摸索,服务中心可以说已经走上正轨了。”陈小平说,对一般公务用车保障,服务中心全面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和驾驶员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全天候保姆式服务,对应急处置公务用车保障,则采取先保障、先出车、先服务、后补办手续的办法,特事特办。

  据了解,公务用车服务中心经历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过程,1月份亏损较多,2月份减亏,3月份保本微利,4月起则开始大幅盈利。

  “车轮腐败”得以遏制 干部作风“接了地气”

  公车改革后,领导干部没有了公车接送,部分领导干部开始选择拼车、骑车、乘公交上班,工作中需要用车时,都会尽量几件事一起办,几个问题一起解决。龙生仁表示,公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公车私用、公车腐败、公车超标等一系列敏感问题。

  市城管局城北执法大队大队长刘新根告诉记者,公车改革后,城管执法由“开车观望”转变为步行巡查,这样一来,拉近了队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能及时沟通,把矛盾解决在现场,让百姓看到城管执法人员工作作风的转变,虽然一些队员买了车,但他还是鼓励大家步行巡查,和老百姓零距离沟通交流,用脚步丈量民情。

  行政成本降低超出预想

  公车改革之前,公车的高额费用开支为行政开支的重头部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从源头上有效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据我市公车改革之初的预计,全市全年估计节约1500万元,节约支出将近28%。

  “就目前几个月的情况来看,行政成本降低已经大大超出预想,各改革单位三公经费大幅度下降。”龙生仁说,公车改革的成效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相关制度在摸索中不断完善

  5月起,我市车改补贴可以用于购买摩托车、电动车和自行车,这一“新政策”是采纳市政协委员廖迪新的建议而实施的。今年两会期间,廖迪新向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对车改补贴范围作适当调整,鼓励骑自行车或电动车、摩托车上班。面对提议被采纳,廖迪新表示,希望公车改革相关制度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人性化。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龙生仁表示,在公车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会及时整改,在摸索中不断完善,以后,根据改革的进展情况,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将逐步实现完全市场化。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改革 公车 用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