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云南鲁甸地震:废墟上的坚强新生活
8月8日,云南鲁甸地震重灾区龙头山镇的安置点里,两位儿童在排队领取晚饭。中新社发 刘关关 摄
中新社昭通8月8日电 (王艳龙 张子扬 胡远航)8日,距离云南鲁甸地震已过去了6天。在大街上,在帐篷里,在倒掉的房子旁,人们反复谈论着这样的事:谁家的孩子全没了,谁家新建的3层小楼塌了,但有些好消息也在不断被谈起:一个88岁的老人在被埋了50多小时后被成功救出了,一个孕妇生下一个可爱的“地震宝宝”。
伤痕已经刻下,但鲁甸不乏坚强,新生活已经在废墟之上开始了。
受伤的鲁甸
8日的震中龙头山镇,依旧让人五味杂陈。伤感无处不在:龙头山镇中心小学门口的“小”字已被震落;学校前的河畔边,一个洗衣服的妇女正望着河水发呆;其远处的废墟里,到处深藏着被眼泪浸泡过的故事。但有些时候,能遇上刚领了一盒方便面的女孩笑呵呵地露出白色牙齿;一个中年妇女在废墟上执着地刨土豆、布料等一切能得到的东西;孤独的老人面色平静地守在自家倒塌的房屋旁。
从外表看去,鲁甸尚未完全恢复秩序。但这些画面,让人不禁想起“守望”、“坚强”、“希望”这些字眼。
地震震不掉的东西
作为到前方增援的记者,初次面对一片凌乱的灾区,心中难免不安,我们渴望拼凑出鲁甸过去的模样、幻想未来能有的样子。灾区是有许多东西被震掉了,但又有哪些东西顽强地站立着呢?
在安置点、抗震救灾服务点、废墟旁或公路上,随处可见这样的景象:骑着少了轮胎盖的摩托车的当地小伙虽一脸倦容,但还在不停地帮忙运送矿泉水;给救援人员准备中饭的老大妈即便忙得不可开交,但还是会给外来人一个微笑;总是有三三两两的人正忙着把自家的废墟扒开,搬出椅子、锅或者其他还算完整的东西——人们正在为不可知的明天储备一切能用的东西。
的确,总有一些东西是地震震不掉的。
新生活从自立开始
龙头山镇银厂坡,14岁的冯源涛一早就起床,和父亲冯德云一起帮奶奶搭帐篷。这个用石块堆出“SOS”求救的男孩已成为网络名人。
尽管冯源涛家包括三间土坯房在内的为数不多的家当全毁了,但他和父亲站在自己搭建的彩条布棚子前,却很淡定,“还好人都没啥事。”
“不能光靠国家救,自己也该救自己,”冯源涛和父亲扯正了帐篷布,准备用绳子固定。在他们身后,还有不少村民正肩挑背扛把帐篷、床、食品搬运上山。
46岁的邵浦是龙头山镇中心卫生院的院长,其所在医院曾是龙头山镇人最为信赖的“靠山”。但这一地震,医院二层小楼几乎完全倒塌,其四位同事也不幸遇难。尽管这位年近50的汉子也忍不住为逝去的同事落泪,但他坚信,再干几年,一切都会好的。
家园被毁了,但希望还在,爱还在,自我生长的力量也从未失去。许多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正在顽强复活。(完)
编辑:曾珂
关键词:云南鲁甸地震 新生活从自立开始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