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友谊医院否认“援非医生死亡6人” 微博传言系误读
8月15日,北京友谊医院派出援助几内亚的心内科医生王永亮(中)出发前亲吻儿子。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友谊医院否认“援非医生死亡6人”
友谊医院称,微博传言系误读;该院援几的两批医疗队均无医务人员死亡
新京报讯 昨天,有微博传言称“友谊医院援非医疗队死亡6人”引发公众关注。记者从友谊医院获悉,该传言系误读。
作为第24批中国援助几内亚的医疗队伍,友谊医院10名医护人员近日抵达几内亚。和以往相比,这批医疗队赶上了更加严峻的形势——埃博拉疫情。因此,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问题,也受到格外关注。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北京友谊医院组建的19人医疗队,8月16日将赴几内亚接管中几友谊医院,为期两年。目前,该院已有9名医务工作者感染埃博拉,死亡6人”。之后,该微博遭到大量转发,有网友误认为,感染埃博拉并死亡的医务工作者来自北京友谊医院,并发表“友谊医院援非医疗队19人死亡6人”的微博。
新京报记者从友谊医院了解到,该院曾在1998年到2000年期间派出援助几内亚的医疗队,此次援几是第二次。队员们到达几内亚后,将在当地的中几友好医院进行医疗援助。不论是哪次,均无医务人员死亡。友谊医院相关人士认为,“友谊医院援非医疗队6人”的微博系误读。
记者从友谊医院获悉,为了备战援几内亚,医疗队成员们经过了8个月的培训。同时在医疗区、生活区、社会交往中的防护等方面,均已制定了预案,队员们被要求严格执行。
昨天,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还表示,为做好北京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市卫计委近日已启动第二轮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
- 人物
离埃博拉最近的北京医生
安贞医院援几医生曹广曾因接触埃博拉患者被隔离,本月底将回京
安贞医院援几医疗队的两名医生——普外科医生曹广和内镜专家吴素萍,都曾在今年3月因接触埃博拉患者而被隔离,4月解除隔离。他们被称为“离埃博拉最近的中国人”。
本月底,曹广所在的安贞医院医疗队将和友谊医院医疗队完成交接,回到北京。他们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后,将回到工作岗位。
接触几内亚首都首例埃博拉患者
曹广和埃博拉的接触“起点”,是3月17日,在位于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中几友好医院。
中国医疗队队长孔晴宇记得,当天早上,普外科主任盖斯姆介绍了一个病人,这人两天前急诊住院时,出现了发热、恶心、呕吐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中几友好医院因没有消化内科,急诊的值班医生盖达把患者收到了普外科。很快,患者出现结膜充血和皮肤广泛出血点。
曹广亲手为患者查过体。他翻开患者的眼睑,发现瞳孔异常,考虑有脑出血,建议CT检查,结果果然有颅内出血。这位患者很快死亡,曹广清楚地记得,患者死亡当天,左眼白眼球已完全消失,红得像兔子的眼睛。
这名病人后来被证实是科纳克里的第一例埃博拉患者。患者去世后,盖斯姆就出现了发热、呕吐、乏力等埃博拉出血热的典型症状,经检测确诊为埃博拉病毒感染。4月1日,盖斯姆死亡。
起个疹子都怕是病毒感染造成
“老曹,13亿中国人中你离埃博拉病毒最近了,希望你坚强,你能理解。”这句话出自孔晴宇之口。
3月27日下午4点,曹广正在打乒乓球。孔晴宇走了过去,宣布让曹广隔离。曹广二话没说,同意。
医疗队内镜专家吴素萍,和中几友好医院的胃镜医生盖达一起工作。今年3月,盖达也被确诊为埃博拉病毒感染,孔晴宇不得不让吴素萍也隔离。
曹广通过微博记述了隔离生活。他说,驻地处被彻底清理,所有队员将饭在厨房盛好后回家用餐。对于个别隔离观察队员,派专人负责送饭,并观察情况。另外,所有队员都领取体温计,每天监测体温。
尽管身为外科医生,处于健康隔离观察,曹广依然不能够完全战胜恐惧。
“内心的纠结难以超脱。”曹广说,早上起来洗脸,要在镜子前看看自己是不是出现了那种跟患者相仿的眼结膜出血;白天出现一点点头晕就会开始紧张,想这是不是发病的先兆;就连身上起了一个小疹子,都要联想是不是病毒感染造成的。
他开始强迫自己定期吃下维生素,也不再有心情听原来最爱的评书和相声。
经过隔离 “感悟了生命”
4月7日,曹广接触埃博拉患者满21天。期间,他没有发热,身体无不适。
四天后,吴素萍率先解除了隔离;4月14日,曹广的隔离也正式解除。
“我们医疗队只是恰好在几内亚工作,而我只是恰好收治了那位诊断不清,但后来被认定为第一例首都感染者的病人。”曹广说,自己虽然被患者污染过,但很幸运没有感染发病。这和经历了地震、火灾等灾难的幸存者没什么区别,只是感悟了生命。
- 揭秘
北京医生援几面临“双重考验”
除了危险的埃博拉出血热外,要在条件艰苦的几内亚驻守两年的队员们,还将面临很多考验。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贫乏、环境的艰苦;另外还包括医疗设备、物资的短缺,医疗技术的不发达。
生活考验
一天里停电高达400多次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数据,几内亚发展指数在全球169个国家中排名第156位,将近6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很多黑人一天就吃一顿饭。由于食品类全靠进口,所以吃饭成本奇高,价格昂贵。
北京市卫计委、医管局曾派出慰问团看望医疗队员们。由于几内亚是伊斯兰国家,医疗队员常年吃不到猪肉,慰问团带去的“慰问品”,就是食堂炖的大肘子和猪耳朵。
安贞医院第23批援几医疗队的队员们还介绍,在几内亚,即使是首都科纳克里,甚至是总统府,停水停电也是很平常的事,并且毫无规律。“经常洗了一半的衣服,突然停电了;有时身上刚擦好沐浴液,停水了。而且即使有电,电压也极不稳定。最要命的是,很多小家电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很容易损坏。”在半夜停电的情况下,医疗队还发生过失窃事件。
医疗队驻地内安装了ups电源,能够记录每天的停电次数。据介绍,最高的一天,停电记录达到400多次。如果手术时突然停电了,助手会掏出手机,帮医生照亮切口,继续手术。
医疗考验
手术时常用矿泉水冲洗腹腔
“这里检查手段很少,病人也没太多的钱做检查。”一位参与过援几的医生说。
中几友好医院刚开业时,超声科、麻醉科都没有当地医生,也没有手术护士,安贞医院的超声科大夫贺梅婷一个人担负所有的超声检查任务,吃饭时、夜里都会被急诊叫走。
医疗队麻醉医生车昊是医院唯一的麻醉医生。这里的全麻手段是氟烷——一种吸入性麻醉药,而吸入法在中国已经摒弃了40多年。车昊第一次做氟烷全麻是治疗脑积水宝宝,一天连做三台,整整九个小时。
让北京医疗队最为头疼的是卫生习惯。手术中,当地经常用普通的市售矿泉水冲洗腹腔。医院里没有止血带,遇到车祸骨折的病人,骨科副教授刘昌平等队员用血压计袖带充当止血带,才完成了手术。几内亚国家电视台还通过卫星,向整个非洲播放了这台手术。
这里仅有的外科大夫手术技术也是参差不齐。普外科大夫曹广做第一台手术,就被当地大夫扎了一针。后来经艾滋病病毒检查后,曹广和护士王文静督促医院建立外科制度,医院才基本实现手术无菌操作。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温薷
编辑:曾珂
关键词:援非医生死亡系误读 埃博拉疫情 友谊医院否认援非医生死亡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