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人民政协报社评:从大变局到大战略

2014年08月28日 08:26 | 作者:付鹏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融合后的媒体成为更大传播力、更权威公信力和更广泛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成为舆论引导思想引领的主阵地、助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源。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既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也凸显着中央谋篇布局,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在传媒新格局中掌握主动权的决心和意志。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从来都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利器。从革命年代依靠的“枪杆子、笔杆子”,到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大讨论,再到新时期的“中国榜样”、“感动人物”,在每一个重要时刻,传统媒体都不曾缺位,一直牢牢占据着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然而,蓬勃生长的互联网却带给这份曾经辉煌的传统媒体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随时随地发布、评论、监督,甚至是炒作、宣泄、造谣,百余字、一句话,即刻实现信息分享,凝聚强大舆论力量,激发巨大社会动能……

  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新媒体,正在激起当下中国舆论生态的阵阵涟漪。

  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对新媒体的依赖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当通过网络学习、社交、消费、娱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当微博、微信、手机报、客户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最快捷、最主要的渠道时,新媒体事实上已经客观形成了一个独立于传统媒体之外的强大舆论场,逐步挤压、吞噬着传统媒体的话语权。

  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实际,是当下中国无法回避的现实,也是我们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的动因。

  我们必须承认,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这个舆论场聚集的人数超过6亿的时候,如果我们仍旧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丧失话语权,就是一种罪过;如果我们不占领、不发声,丢掉阵地,就是一种失职。社会上真实和理性的东西少了,谎言和谬误就会乱象丛生。

  从这个意义上讲,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是媒体的责任,更是全党、全国各级新闻宣传部门的责任,它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它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所以,新媒体这块阵地,我们不敢忽视、无法忽视,也不能忽视。

  那么,怎样才能应对这个“最大变局”?怎样才能把握这个“最大变量”?《指导意见》在关键时刻指明方向:融合。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要求我们要有“阵地不能丢”的忧患意识,要有“兴利除弊”的媒介素养,要有“能力升级”的创新精神。

  “阵地不能丢”,需要我们挺身入局。我们要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和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的基础上,加快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做到“用户在哪里,我们就覆盖到哪里”,建立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举、官方声音与民间舆论呼应的舆论引导新格局,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兴利除弊”,需要我们善管善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看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成熟、能否担当重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他重不重视、善不善于抓宣传思想工作。面对新的传媒环境,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调整心态,摒弃对新媒体的偏见,既不能因为网上舆情的“草根”而藐视,也不能因为网民对政府的“习惯性质疑”而排斥,更不能因为担心惹麻烦视而不见。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应对新的变革,要把政府关心的事情变成公众关注的问题,使政府议程、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三合为一,运用新媒体放大正面声音,为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推动工作。

  “能力升级”,需要我们吐故纳新。舆论引导“内容为王”,只有受众爱看爱听、愿看愿听,才能实现有效传播。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新媒体传播的行家里手,首先要摸清、摸透新媒体传播规律,对接受众心理与需求,以开放、活跃、深刻、权威的理念和“三贴近”的原则,以受众喜爱的方式方法,表达观点、说明情况,才能在众说纷纭中明确是非、才能在众声喧哗中凝聚共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让我们行动起来,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融合后的媒体成为更大传播力、更权威公信力和更广泛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成为舆论引导思想引领的主阵地、助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更应该有这样的能力和作为。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新媒体 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