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希拉里自传插手中国内政 台湾经济掀起“去大陆化”运动?
不久前,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为了参选下届美国总统,和其他一些美国政客一样,靠出“自传”为自己选战预热。在其自传中,希拉里·克林顿不忘插手中国内政,其隔空向台湾当局警告:要摆脱台湾经济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否则,台湾迟早会被大陆经济统一。
就像一剂兴奋剂,岛内一些政党人士,似乎得到尚方宝剑,向台湾各界呼吁:拒绝大陆资金进入台湾,台湾不要再和大陆签订经济合作协议,让两岸服贸协议永远躺在“立法院”。于是,他们誓言要在经济上掀起一场“去中国化”运动,让台湾绕过大陆走向世界。如果这样的思想仅限于“在野”的民进党也就罢了,现在问题是,连台湾当局及其领导也开始接受这一理念。
大陆作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地,已经成为台湾走出“闷经济”的唯一引擎。不过,由于受岛内“反中”、“恐陆”思潮影响,一些政党却在台湾所谓“立法院”继续“杯葛”有关两岸合作的所有协议。他们要配合岛内一些政党,尤其是最大“在野”的民进党掀起一场经济领域“去中国化”运动。
□“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
是个伪命题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很多时候并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便我们很多时候会人为地对经济政策进行干预,但这样的干预往往都只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而从长期看依旧按照经济本身规律而发展。
2008年以来,尤其是两岸恢复制度化协商之后,短短6年多时间,两岸签署了近21项协议和共识,两岸民众在享受和平红利的同时,也推进了两岸经济共同向前发展。但由于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至今还让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加上台湾上个世纪高速发展中留下的产业布局不合理和产业老化缺乏创新活力、台湾资深市场狭小等因素影响,台湾经济近几年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闷经济”状态。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大陆经济成了世界经济发展和复苏的引擎。技术更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成为近几年大陆改革的重大战略。因此尽管大陆没有了前些年GDP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7.6%的增长率依旧领涨全球。作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地,大陆经济增长给台湾经济也带去更多的机遇和市场。但台湾地区经济享受大陆经济发展带去的红利同时,却引起台湾岛内一些政党和别有用心的政党人士的抵制和诟病。
于是,“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成为岛内一些人要求与大陆经济画上一条红线的理由。
原来这样的声音主要在“在野”党,不过,近期这样的声音也出现在了国民党内。
在月初举行的由台“行政院”在“反服贸”运动后召开的“经贸国是会议”,得出了台湾在经济上不能太过依赖大陆的结论。“经济不能太过依赖大陆,俨然已成为朝野难得的共识。其背后所代表的意义,让人不敢轻视。如果再将最近发生的纷纷扰扰的事件连接起来看,两岸关系确实已经进入新的形态。”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一位专家对此表示忧心,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经济上谁依赖谁是市场决定的,这是经济规律。
□“去大陆化”台湾就能实现国际化?
在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看来,加入区域发展,的确可以降低对大陆的依赖,但却无法不依赖大陆经济。
而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则频频呼吁,要让台湾经济实现国际化,就必须“去大陆化”。
这显然又是一个伪命题。在蔡英文看来,大陆发展或者陆资去台对于台湾来说都具有威胁,她却忘记了大陆发展和陆资去台对台湾同时也是一个机会。蔡英文日前抨击台湾当局只专注于两岸服贸、货贸协议,却不思索如何让台湾真正突破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与主要贸易对手洽签自由贸易协议(FTA);她强调台湾必须同步融入区域经济整合,更有策略、全方位地推动洽签FTA。这番论调突显蔡英文企图绕开大陆进行国际化的主张。
但蔡英文却似乎忘了,台湾要想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绝对不可能绕过大陆。因为大陆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任何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不会漠视大陆的意见。“如果台湾延搁服贸与货贸协议的进度,试问,大陆会乐见台湾加速参与其他区域经济整合吗?假使大陆采取否定态度,其他国家会舍大陆而迁就台湾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都十分清楚。”台湾一家主流媒体这样质问。
该媒体发文认为,正因为如此,蔡英文“绕过大陆走向世界”的论调,不只不能使台湾顺利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反而更会增加台湾加入的难度;民进党一再杯葛服贸,抵制货贸的结果,除了削弱台湾的经济竞争力之外;更将使台湾与全球接轨的机会减少。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希拉里自传 台湾经济去大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