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三次为义务教育建言

2014年09月09日 09:05 | 作者:李保 肖辉 蒋英姿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湖南省益阳市政协委员、安化县政协委员罗艳群撰写的《规范中小学生(幼儿园)接送车辆管理刻不容缓》提案,日前,催生出《安化县中小学校(幼儿园)接送车辆安全管理规定》。近年来,罗艳群委员以“敢写、敢说、敢做、敢当”作为自己履职座右铭,深入乡村学校调查研究,收集广大师生意见和建议,3次为义务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得到有关部门采纳,为促进安化义务教育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第一次建言:

  义务教育经费必须全县统筹

  安化是典型的山区。以前,县财政资金紧张,全县义务教育经费实行乡镇包干制。由于各乡镇的财政状况不尽相同,教学人员工资和学校运转经费到位很不均衡,特别是拖欠80元误餐补贴和林区补贴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反响非常强烈。这件事让县教育局机关一位普通干部、安化县政协委员罗艳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再穷不能穷教师,罗艳群认识到,县内乡镇之间教师待遇不平衡,相互攀比,导致教师纷纷涌向财力好的乡镇,将会严重影响全县教育事业发展。为此,带着这个问题,罗艳群深入全县30个乡镇逐一调研,先后召开座谈会40余次,查阅了上百份资料和上级政策文件。经分析整理后,罗艳群立即撰写了《依法治教,确保教育经费按时足额到位》的参政议政大会发言材料,在2002年初该县政协召开的六届一次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

  罗艳群在大会发言中提出,要确保教育大局稳定,就必须解决教育经费不均衡的问题;要解决教育经费不均衡的问题,就必须实行全县统筹。她的大会发言引起了重视,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采纳了意见,理顺了全县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改善了教师待遇不均衡、工资不能足额发放等问题。

  第二次建言:调整中小学校布局

  安化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上世纪90年代末,安化有各类中小学校1245所,其中村小1180所,有的行政村多达5所学校,有的学校不到10名学生。财政投入大,办学效益低,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作为政协委员,我就要时刻关注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就要时刻关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既为人民群众代言,又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罗艳群既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为改变学校布局不合理问题,她又深入全县30个乡镇(包括许多行政村)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实地察看,广泛听取各级有关部门领导、基层干部、政协委员及家长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调研后,罗艳群根据有关政策进行了认真测算和反复比对,先后统计整理了1万多个数据,按照提高办学效益和确保学生入学兼顾的原则,连夜撰写了《大举调整学校布局,奋力开创新世纪教育的新局面》的参政议政发言材料,阐述学校分散,不利于教育资源集中,不利于教育发展的危害性,从全县学校规划总量、学校布点、个体学校规模和辐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及相关落实措施等方面提出了8条可行性的建议,并在2004年底县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引起了共鸣。出席会议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当场表态,要将学校布局调整作为今后几年教育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此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全县学校布局调整若干问题的决定》。

  罗艳群多次与县政府督察室、县政协提案委联系,参与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到2013年底,全县累计调减至235所。与此同时,安化还加大了城镇中心地带学校的建设力度,每个乡镇中学都新建了教学楼、风雨球场、学生宿舍,每所完全小学从校门到墙壁全部换上了新装,至今全县85%的完小以上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合格学校要求,全县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第三次建言:

  加强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罗艳群在调研中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总量虽然能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但只是低层次的需求,结构不合理。城镇中小学和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学教师超编,条件较差的乡镇教师严重缺编;教非所学现象突出,多数教师是工作后进行的学历补偿,由于选修文科的难度较低,因此报考文史类教师居多,造成英语、物理等学科教师十分缺乏,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专业不配套,个别初级中学没有一名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英语教师,小学英语无法开课,直接影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乡村小学音、体、美教师更是缺乏,部分学校开不了课,多数由任课教师凭兴趣随意教授;年龄结构不合理,有的学校10多年以来没有进过大中专毕业生,补充到乡镇学校的大中专毕业生人数有限,基本上是一种“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年龄格局;性别结构不合理,一些学校教育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如滔溪镇中学共有在职教师29人,男教师只有5名。

  2011年12月,针对全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罗艳群再次为全县义务教育发展鼓与呼,在县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加强全县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提案。罗艳群认为,教师作为流动性最强的教育资源,要充分保证乡村学校的配置,在学科上配齐,在数量上配足,在待遇上配优。罗艳群的建言再次引起重视,县政府将她的提案作为重点提案予以督办,将全县教师队伍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2012年开始,全县每年招聘100名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2014年招聘人数达到126人。此外,还实施“特岗计划”,近年来共招聘特岗教师670名,补充到边远的学校任教。县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人事管理等工作的意见》、《安化县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实施办法》和《安化县名师工作制度》等文件,从2012年开始每年筹资100万元进行名师、名校长培养与评比,给予每人每年4000元的津贴。对真正产生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进行重奖。如今,安化一些学校的教师们高兴地说,政府对教师队伍的重视和培养要感谢县委、县政府,要感谢罗艳群委员的鼓与呼。

编辑:罗韦

关键词:学校 教师 罗艳群 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