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重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2014年09月11日 10:23 | 作者:朱世增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构成,其中又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儒家文化孕育了我们民族的前天和昨天。我国文明史,被历史公认的有三个盛世:汉文帝、汉景帝时的“文景之治”,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康乾盛世”。

  “文景之治”是在公元前150年前后。那时的大汉王朝,已是经济繁荣、文化先进的礼仪之邦,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而那时的欧洲,尚处于野蛮的奴隶制社会时期。“贞观之治”奠定了盛唐的基础,鼎盛时的都城长安,数万名外国使节和留学生云集于此,学习先进的汉文化、先进的唐朝典章制度。清王朝的“康乾盛世”历时一个半世纪之久。有学者统计,“康乾盛世”之时,我国国民总产值(GDP)约占世界的1/3。可见,历史上,我国经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传统文化不仅孕育了我国历史上的经济繁荣,对亚洲周边各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盛唐之时,汉文化及典章制度传入日本。战后日本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宝座40余年,在某种意义上得益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至今日本许多大型企业,还是以《易经》、《论语》等书中的格言作为企业精神,也说明了这一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经济腾飞,被誉为“亚洲四小龙”,这“四小龙”无疑是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和地区。

  除亚洲以外,孔子学说日益被全世界所接受,现在遍布世界的500余所孔子学院即说明了这一点。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纷纷开设汉语课,全球范围的汉语热方兴未艾。代表传统文化的儒家,其宗旨与核心理念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宋朝著名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仅道出了《论语》的精华所在,也显示出儒家文化对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重要作用。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列于首位,人人注重修身,家、国、天下才能太平、兴盛。

  社会学家认为,当今世界的价值观来源有二:西方贡献了民主、自由;东方(儒家文化)贡献了和谐、仁义。可见,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已经得到历史的验证和世界知识精英们的认可。这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毋庸讳言,1840—1949年的100多年间,是我国历史上贫穷落后、备受欺凌的时期,西洋文化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不断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批判。然而仅仅一百年,放入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之中,只是一瞬间而已,并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就。日益富足的今天,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时应该做的,就是对爱国情怀的培养,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与日俱增。毕竟,这个民族需要寻找昨日失落的光环,追寻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有鉴于此,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将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国民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义务;其次,小学、中学、大学语文课本中增加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树立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再次,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开辟爱国主义教育栏目,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开展爱国主义宣传;复次,企事业单位利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座;最后,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持之以恒,不能一阵风。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吉林市华侨医院院长)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