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云南省政协:矿业亟需转型 "绿色"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云南矿业亟需转型 "绿色"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作为矿业大省,云南在经济发展中获得了矿产资源带来的回报与效益。然而,面对产业转型升级、自身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现实需要和考验,云南矿业亟需转型,绿色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矿业“绿色”发展之路
查看楚雄矿冶有限公司鱼祖乍山谷型尾矿库
调研楚雄矿冶有限公司六苴铜矿
核心阅读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健全矿产资源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地质找矿步伐、探索建立生态和谐资源开发机制、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云南矿业近年来多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然而与云南矿产资源的禀赋相比,与国内其他矿业大省和先进发达国家矿业发展水平相比,与矿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外延相比,云南的矿业“绿色”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近日,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将“绿色”的目光聚焦矿业发展,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厅局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分赴文山、楚雄、怒江、昆明等州市,深入部分开采、选矿、冶炼等矿业企业,主要针对金属矿产,围绕“云南省矿产业绿色发展”主题开展调研,以进一步摸清我省矿业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探索绿色发展的优势、潜力和途径。
优于矿,亦忧于矿
我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相对资源丰度值较高,大矿集中,中矿点多面广”,可是这样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反而成了环境、生产、社会安全的心病和包袱。
美丽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因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上游腹地而闻名于世。在一般人看来,这里是大自然在陆地上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拥有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和“世界生物基因库”;而在矿业人看来,这里地处西南“三江”有色金属成矿带腹地,成矿条件有利,矿产资源富集,“财富”的“含金量”十分可观。
有着多年找矿经历的省政协委员、昆明理工大学国资学院西南地调所所长韩润生告诉记者,怒江州矿产资源储量大,优势矿种产地集中,品位较高,埋藏较浅,易采易选,综合开发优势明显,是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美誉的现实写照和亮丽缩影。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云南共发现各类矿产143种,占全国172个已发现矿种的83%,其中铅、锌、锡、磷等8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第一位。固体矿产中,磷、铅、锌、锡、铜、铟、锗、镍、铂族金属、银、钛铁矿不仅保有资源储量排在全国前三位,同时是我省既有资源优势、又有规模开发优势的矿产资源。同时,个旧锡矿驰名世界,享有“锡都”美誉;东川铜矿所产铜色泽如银,被称为“云铜”;富铁矿储量3.2亿吨,占全国总量24.7%,居全国之首;锑矿品位高,组分单一,选冶工艺简单,开采条件好,保有金属储量居全国第4……
透过数据和实地调研,我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相对资源丰度值较高,大矿集中,中矿点多面广”的特征愈发清晰明显。
然而,优于矿,亦忧于矿。尽管资源禀赋优越,但多年来,云南矿业却在“喜”“忧”掺半中艰难前行,历史欠账一路拖起了后腿。
2005年以前,我省很多矿山没有合法的环保、土地、林地、安全生产、取水等审批手续,没有建设尾矿库,在价格高峰时,矿山上人满为患,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省政协人口资源和环境委员会主任高旭升说,这是矿业发展中最核心的一条“要义”。
翻开历史的账本,鲜活的教训比比皆是。在如今依然贴着“老、少、边、穷”标签的麻栗坡县,曾经也有过可以“翻身”的机会:作为云南钨矿储量最为富集的地区,上世纪90年代后,麻栗坡人掀起了一场“大跃进”式的采矿热,原本令人羡慕的“金窝窝”,在私挖乱采中毁于一旦,整个矿山千疮百孔,矿区治安混乱无比,数千亩良田被荒废,森林不见踪影,水土流失严重,老百姓守着金山却要讨饭吃。
无独有偶,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蜿蜒百里的沘江水曾滋养了无数沿岸的儿女和土地。然而,沘江兴于矿业,也毁于矿。由于企业污水乱排乱放,水质急转直下,水中的鱼群和各类水生生物逐渐灭绝,只剩下一堆碎石渣,居住在两岸的群众再不敢到水里游泳、洗衣,就连农田灌溉也不再用沘江水,曾经的“母亲河”变为了心头的一大毒患。
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反而成了环境、生产、社会安全的心病和包袱。
经验,从探索中来
云南矿业企业在矿点整合、选矿工艺和技术创新、尾矿利用、污染治理、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已经探索多年。
省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杨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在云锡、云铜等国有大型有色金属企业中任职,他的工作轨迹见证着云南有色金属行业从弱到强、从资源消耗型到节约利用型、技术创新型的转变。
在杨超看来,云锡的进步与发展得益于永不止步的创新与创造。从第一台重力选矿设备——中国漆面摇床的制造,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离心场内流膜选矿设备——离心选矿机,从被誉为“二十世纪冶金工业最伟大的发明”的电热连续机械结晶机的研发,到使我国锡氯化冶金走在世界前列的世界第一座贫锡中矿回转窑高温氯化挥发提取锡工艺……多年来,云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乃至世界锡工业发展史上的辉煌。
调研中,调研组一行也看到了云南矿业企业在矿点整合、选矿工艺和技术创新、尾矿利用、污染治理、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
作为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云南磷化集团曾一度面临世界公认的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利用难、浮选加工难的产业发展“瓶颈”。为此,公司加强技术研发,先后依靠自主研发的“磷矿擦洗脱泥工艺技术”、磷矿浮选工艺技术和选矿药剂,屡屡破冰,为云南乃至全国中低品位胶磷矿产业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为推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怒江州设置了全州统一的保证金专户和缴存标准,对州内矿山企业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促使矿业权人自觉主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在矿权整合中,麻栗坡县推出钨矿资源整合一揽子方案,设置了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安全生产、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社会稳定6个核心目标,向社会公开竞标选择整合企业,开创了全国大型资源整合的先河。通过阳光招标,中国500强企业紫金矿业成为麻栗坡县钨矿资源整合的主体。入驻后,对矿区重新规划,关闭了200多个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小规模采选系统,同时新建两座尾矿库,使矿区环境由“乱”到“治”。
“矿业绿色发展,不仅是企业自己的事,更是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的目标与责任。”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张明晶如是说。
省环保厅在矿山开采项目环评管理中,严格执行环评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等规定,积极部署全省“矿山复绿”行动,稳步推进建立我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加强对土地复垦义务人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监管。
多年来,我省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平安矿山、和谐矿山”建设,实施“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各级政府、各部门、各企业纷纷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打出“漂亮”组合拳,在地质找矿、土地复垦等方面开创了“云南经验”,为矿业绿色发展打下了基础。
绿色,不只是颜色
除了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绿色矿业还应兼顾矿区群众的发展和更多的社会责任。
矿业绿色发展,是矿产行业的未来和方向。
“过去,谈到矿山的‘绿色’,就是把矿山的复垦区植被恢复起来,现在的矿产业绿色发展,‘绿色’的内涵更为丰富了。”高旭升说,“绿色”还将考验矿山企业的实力和良心。
“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是竭泽而渔。我们应当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改变‘开发就是破坏生态、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力争用更少的资源消耗换取更高效的经济增长。”杨超说,关注生态建设,不等于完全放弃增长来讨论环境问题,发展绿色矿业的意义就在于此。
而除了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科技创新,调研组一致认为,绿色矿业还应兼顾矿区群众的发展和更多的社会责任。
“绿色建设中,对于矿山、矿业及其所在地,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归到促使人们富裕起来。”省政协人资环委专家、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开林认为,如果社会不发展,人民不富裕,再好的绿色环境也难以保持。
省政协委员、昆明市政协副主席张建伟提出,绿色矿山要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谐型、开发保护型、科技创新型“五型”结合。
据介绍,2010年8月,国土资源部出台政策文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力争在1至3年完成一批试点矿山建设,2020年基本形成全国绿色矿山格局。我省高度重视,在“政府规划引导、公开公平公正、市场配置资源、和谐安全发展、科学可持续发展”总体思路的指导下,研究提出了“规划控制、计划投放、市场配置、合同管理”的矿业权管理思路,有效地规范了矿业权市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矿业权市场建设的机制体制,努力向着生态开采、打造绿色矿业的目标前进。
省环保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李进伟说:“绿色矿业核心是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他建议,在矿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水污染、土壤污染要引起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国家在探索,地方也应积极做工作,探索矿产业的制度设计,企业尽社会责任,政府协调各方关系。
“矿权设置应科学、合理。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国土部门加大土地复垦、地质环境保护奖励力度。在矿山推行充填采矿法,并将矿区地压控制得较好、采用充填采矿法或嗣后充填工艺的矿山优先作为绿色矿山遴选单位。将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生产安全事故作为绿色矿山候选条件。”省安监局非煤矿山处副处长李晓晨建议把设牢安全防线作为推进绿色矿业的重要标准。
声音
“推动矿业绿色发展,首先要清楚什么是绿色矿业、怎样才是真正的绿色发展。绿色矿业就是既能为当代人提供物质资源,又不影响当代人和后代人生存环境和持续发展的矿业,这与过去提出的建设绿色矿山有本质区别,绿色矿业的内涵更广阔,更系统。”
“‘绿色’应该解释为资源合理利用,用最低的污染代价和环境成本,把矿产资源合理提取出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达到环保的效益,它的内涵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合理利用。”
“矿产业的绿色发展,事前要在规划上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矿业布局,融入绿色矿业的概念;事中要求对新工艺、新技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事后要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做好土地复垦工作,3个阶段要有连贯性。”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绿色 矿业 发展 矿山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