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印度火星探测器昨日进入轨道 专家曾数次在政协会议上呼吁尽快开展
印度火星探测器昨日进入轨道
“曼加里安”号太空航行的艺术模拟图片
印度外太空研究组织24日宣布,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当日上午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曼加里安”号探测器目前正在离火星表面大约500公里处正常运行,距离地球2.15亿公里。
得到美国、欧盟等大量技术支持
印度外太空研究组织指挥中心位于班加罗尔,当地时间24日7时30分(北京时间10时),“曼加里安”号探测器发动机开始点火,24分钟后将探测器推入火星轨道。随后,在美国、欧洲、印度和澳大利亚的4个太空雷达监测站均收到探测器信号,确认它已经进入火星轨道。探测器在24日下午开始发回火星画面。
也有分析认为,印度的这次火星探测行动虽然主要靠本国科技实力,但也得到了美国、欧盟等的大量技术支持,探测器的一些重要部件从美国进口。
花费7400万美元仅值半架波音“梦想”客机
印度总理莫迪在指挥中心现场观看了探测器入轨的过程,他称这是印度对人类探索外太空的重要贡献。
莫迪对本国的“低价太空技术”赞不绝口。他举例称,印度今年6月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把5颗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而那枚火箭的造价比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地心引力》的拍摄成本还要低。据悉,印度火星探测项目预算45亿卢比(约合7400万美元),相当于一架波音“梦想”客机造价的一半,也远低于其他国家同类项目造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去年发射的“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项目预算是6.71亿美元。
“曼加里安”号为印度创造历史
据报道,先前几乎所有国家的首次火星探测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超过一半的抵达火星的努力以失败结束。
BBC此前的报道指出:“人类探测火星之路并不平坦,过去全球51次任务中仅21次成功,除了欧洲的‘火星快车’外,尚无国家能在首次火星任务中成功。”
印度、日本和中国都在力争成为第一个到达火星的亚洲国家。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2011年随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发射后因事故导致任务失败。1998年,日本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发射。5年之后,“希望”号未能到达火星轨道。
印度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后第四个拥有火星轨道探测器的国家或组织。
深度
中国具备火星探测能力吗?
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总指挥顾问、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曾数次在政协会议上呼吁,中国应尽快开展火星探测。“印度已经走到了我们前面。”中国的深空探测近几年在探月方面稳步推进,“但这些工作只是围绕着月亮,而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并没有走到行星际去。”叶培建说,中国航天科研团队此前对于火星探测的设计也是“绕落回”三步走的方案,但是“既然我们已经在时间上落后了,我们就要在水平上做好”。他满怀信心地表示,按照现在的技术储备,“我们有能力搞一次既绕也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庞之浩认为,中国火星探测器在2020年实现巡视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在深空测控方面的主要技术障碍已经克服。
专家介绍,随着探月工程的实施,中国已经掌握很多技术和基础设施,特别是佳木斯和喀什的两座大型地面测控站建成,中国具备对火星探测的远距离测控通信能力。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近时约5500万公里,最远为4亿公里。专家认为,即使在火星距地球最远时,中国的测控通信能力也没有问题。
延伸
火星探测大事记
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虽然它在飞离地球一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下落不明,但这次发射被视为人类探测火星的开端。
1964年11月28日:美国“水手4号”开始8个月的火星之旅,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到达火星并发回数据的探测器。
1971年5月31日:美国“水手9号”升空,成为第一个火星轨道飞行器。它首次拍摄到火星全貌。
1996年12月4日:美国发射“火星探路者(17.150, 0.07, 0.41%)”,携带“旅居者”号火星车登陆火星。科学家根据发回的图片信息判定,火星曾经温暖和潮湿。
1998年7月3日:日本发射“希望”号探测器,但最终未能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2001年4月7日:美国发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标志着美国火星探测计划重新启动。
2003年6月10日和7月7日:美国分别发射了“双胞胎”火星车“勇气号”与“机遇号”,它们于2004年1月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勇气号”
工作了7年,“机遇号”工作了10年,获得了大量科学发现。
2007年2月25日: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靠近火星飞行,顺利完成利用火星引力调整飞行速度和轨道的任务。
2007年8月4日:美国发射“凤凰号”探测器,它在火星北极区域登陆后收集了冰样,而且还发现火星表面土壤的化学成分与海水非常类似。当年11月10日后“凤凰号”与地面失去联系。
2011年11月8日:中国“萤火1号”探测器与俄罗斯探测器搭载俄罗斯火箭一起发射升空。第二天,俄方宣布火箭变轨失败,没能飞出地球轨道。
2011年11月26日:美国宇航局成功发射了“好奇”号火星车。2012年8月6日成功在火星表面完成软着陆。
2013年11月5日:印度向火星发射了一枚名为“曼加里安”的探测器,希望能探测到火星大气中甲烷存在的痕迹。
2013年11月18日:美国向火星成功发射了“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旨在探究火星大气层气体逃逸对火星气候与环境演变所产生的影响。综合新华社等
“曼加里安”号的太空之旅
1. 发射升空
2013年11月5日14时38分,“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从印度南部斯里赫里戈达岛的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2. 进入地球轨道
45分钟后,“曼加里安”号成功与运载火箭分离,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绕行20多天。2013年11月6日、7日、8日、9日及16日,卫星的推进器进行6次小型燃料点火,完成6次调姿变轨动作,使“曼加里安”号进入更高的轨道。
3. 飞向火星
2013年12月1日,“曼加里安”号正式飞向火星,开始近7亿公里的太空长征。
4. 进入火星轨道
2014年9月24日,“曼加里安”号抵达火星轨道。进入火星轨道后,“曼加里安”号距离火星表面的最近点是365公里,最远点则为8万公里。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火星 探测器 印度 轨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