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扶贫对比“国际标准”释放最大善意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今日表示,中国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贫困程度还比较深,贫困人口不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还面临着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贷款等诸多困难。按照国家的标准,到2013年底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还有两亿多人。(10月14日《中国新闻网》)
贫困标准是一个刚性的红线,扶贫标准越低则贫困人数越少,纳入扶贫范围的群体面也就越窄;反之,标准线越高则贫困人数越多,受惠于政策者也就越众。比如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更多低收入人口将纳入扶贫范围。而这一标准在2007年时,是“绝对贫困标准年人均收入低于785元,按低收入标准年人均收入低于1067元”。
与此同时,即便扶贫标准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却依然不足世界银行标准的一半。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社科院当年发布的人权蓝皮书认为,中国应当将贫困线标准提高到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25美元的标准,那么扶贫对象将会扩大到1.5亿。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扶贫标准只有世界银行标准的一半,无以达到国际标准也就是世界平均水平,意味着扶贫政策的成色不足,一方面既有的扶贫人员无以得更多的扶持与救助,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人员被排除在政策的门槛之外。
事实上也是如此,由于扶贫标准过低而物价又上涨过快,使得扶贫政策的兜底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被扶贫者总是在贫困与脱贫的线上游走,抗风险能力极差,今天可能已然脱贫,到了明天又可能成为贫困者。曾有人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一个贫困家庭因为所养的猪生病而死亡,造成了一千多元的损失,使得预期的收入没有实现,于是便由预计中的脱贫者继续成为贫困者。由此也不难看出,贫困标准的过低让贫困致富存在着极大的变数。
更重要的是,贫困线的高低其实也意味着公共责任的大小,以及所面临的任务的艰巨状况。如果扶贫成为一个刚性的任务,那么调整其标准也就面临着很大的阻力,而“中国特色”的理由也会让“国家标准”始终难以调整,更别说对接近甚至超过国际标准。同时,贫困标准的调整也意味着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甚至影响整个国民收入水平的调整,可以说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联性,自然让决策者心生顾忌,并保持谨慎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在努力实现国家标准的同时,能够正视国际标准的存在,并承认其所存在的差距,无疑是理念的巨大进步,也让“以人为本”更具有成色。此意味着,公共政策已然意识到扶贫标准过低,无法让扶贫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无助于更好的解决和改善贫困者们的生活状况。只有真正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才能在差距中找到动力,采取更为有效的扶贫措施,而不削足适履式的倒置式扶贫。当扶贫标准成为公共责任标准的试纸后,才能成为民生之福和社会之幸。
编辑:曾珂
关键词:贫困标准 扶贫“国际标准”


翰墨迎新春
手写春联惹人爱
农民工专列 温暖回家路
欢庆社火年味浓
平昌冬奥会主火炬点燃
带福回家
2018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全面开启
土耳其总统表示将扩大在叙军事行动范围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