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全国政协最年长、任期最长洋委员沙博理逝世
沙博理与夫人凤子的新婚照片。
沙博理出席全国政协会议。
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我从未失去我身上的美国味儿,但我越来越感到中国是我的国家,我的家园,我的家庭。中国社会有一种从容舒适的温暖和亲切感,我希望永远不要改变——沙博理
著名美裔中国籍翻译家、作家、中国外文局和人民画报社老专家、中国对外传播领域的杰出代表沙博理(Sidney Shapiro),于2014年10月18日8时30分在北京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8岁。沙博理也是年龄最大、任期最长的外裔全国政协委员。随着他的离去,他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由此终结。
据悉,沙博理的遗体送别仪式将于10月24日上午9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
译著达一千万字
沙博理一直致力于传播中国声音和促进中外文化交往,其译著总字数约一千万字。沙博理曾如此写道:“翻译中国文学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乐趣。它使我有机会去‘认识’更多的中国人,到更多的地方去‘旅行’。”
沙博理从未想到,他当了一辈子的翻译。新中国成立后,沙博理成为对外文化联络局一名英文翻译,1951年10月,他与叶君健、杨宪益、戴乃迭共同创办了英文版《中国文学》,并从事译审工作。
作为新中国文学向西方传播的前驱使者,他相继翻译了在美国出版的第一部反映“红色中国”的小说《新儿女英雄传》、著名作家巴金的《家》、茅盾的《春蚕》,以及《林海雪原》《保卫延安》《创业史》《月芽》《孙犁小说选》等作品。有关专家评价道,他所翻译的书籍和大量中短篇作品,成为英语读者了解中国,尤其是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窗口。
1967年开始,沙博理耗费巨大精力翻译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成为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作品,被认为是“信、达、雅”兼备的绝妙译作,备受国内外赞誉。曾有评论称,读沙版的《水浒传》,犹如品尝景阳冈上的“透瓶香”,一开酒坛便芳香绕梁,经久不散。
多年来,沙博理除了倾全力翻译中国文学作品外,还陆续撰写了自传体著作《一个美国人在中国》和《我的中国》,以及研究中国问题的著述《四川的经济改革》《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中国古代犹太人——中国学者研究文集点评》《马海德传》等书,先后在中国、美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出版,引起很大反响。
一生热爱中国
“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我从未失去我身上的美国味儿,但我越来越感到中国是我的国家。”沙博理曾面对来访的朋友说。
多年来,老舍之子舒乙断不了会去沙博理在南官房胡同的那个四合院,“他喜欢住四合院,对那个小院子依依不舍,单位给他找楼房住,他也不干。他说,在小院可以种花、种树。”而这个高鼻子的外国人和周围居民也混得很熟,大家都认得他。
“沙博理帮老舍先生打赢过一场官司。”舒乙回忆说,老舍先生和沙博理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结下了缘分。老舍先生的《离婚》当年要在美国出版,但他认为当地出版商没有尊重其版权,决定打官司。美国方面于是要求老舍先生从南京政府开证明,而这个证明就是沙博理帮忙公证的。老舍先生这场笔墨官司最终打赢了。
沙博理的妻子凤子在1996年时永远地离开了他。舒乙说,1948年,沙博理与著名演员和进步作家凤子结为夫妇,并于1949年10月1日,和凤子应邀参加了开国大典,“他常说自己是中国女婿,并说这是他一生的荣耀,也是最大的骄傲。”
对此,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退休导演凌嘉陵回忆说,凤子在中国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她对沙博理的帮助很大,“对沙伯伯来说,《水浒传》看起来很难,凤子阿姨就会给他一点点解释。”而这一切对沙博理翻译出高质量的作品提供了保证。
沙博理对中国文化的痴迷,至今令凌嘉陵难忘。“他很早就开始练太极拳了,我记得在他女儿还很小的时候,他就天天练,一生从未间断过。”凌嘉陵还介绍说,沙博理喜欢吃中国菜,“他尤其喜欢中国的饼,习惯在中间夹点肉、西红柿、菜叶子,做成中式三明治吃。”
没有了凤子,也没有想过要回到美国去吗?沙博理曾经笑着对朋友说:“没有。我现在住在这里,我和凤子一起呆过几十年的小屋里,时常能看到她的照片,想起我们以前的生活,与凤子相对、相守,也是一种满足。”
今年8月获特殊贡献奖
在中国生活了一辈子,沙博理获得的各种奖项名目繁多,他十分珍视这些荣誉。
今年8月,第八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沙博理因身体原因并未出席。但在视频里,他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觉得自己能为世界和平出了点力很荣幸,这辈子做了一些翻译工作,很愿意,也很高兴。
2010年,沙博理获得由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沙博理没有到现场领奖。颁奖仪式结束后,外文局有关同志将奖牌送到沙博理的家中,为他颁奖并祝贺。当时也在现场的人民日报记者张贺回忆说,沙老静静地听着贺词,然后说:“不要谈我的什么成绩,我只做了一点事儿,党和国家领导给了我很多鼓励,中外朋友给了我很多帮助,我要感谢他们。”张贺提到,沙老当时头脑很清楚,说着一口普通话。
凌嘉陵还特别提到,即便人到暮年,沙博理还是闲不住,不是看书,就是写点儿东西,“他对世界大事特别关心”。而沙博理的友人则在回忆文章中讲到了他的幽默,还有他对生活的热情。很多时候,沙博理喜欢颇有兴致地向客人展示各种“宝贝”,有时是个罗盘,有时会是一个衣柜。他会打开衣柜门,里面摆满的竟是各种图书,原来,衣柜已被他改造成了书柜,而这显然是一件让他颇为得意的创举。
但是去年底,当人民日报另一位年轻记者张健到沙博理家中采访的时候,发现老人家身体已经不太好了,话也很少了。
人物小传
1915年12月23日,沙博理出生于美国纽约,1937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法律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美国陆军服役,成为一名高射炮士兵。退伍后,先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学习中文。
1947年4月,沙博理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在上海接触了进步的中外人士,由同情转而投身于中国革命。他曾利用自己律师的身份,掩护革命青年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杀,帮助进步学生编辑主张土地改革的英文杂志;曾将律师事务所作为会址,与解放区代表商议,如何通过国民党的封锁将药品送到解放区。他还把作律师的收入,支持中国同志创办进步刊物《人世间》。
1947年,沙博理与凤子相遇,从此一生没有分离。
196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沙博理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原标题:沙博理悄然离世 透瓶香绕梁不散)
编辑:付鹏
关键词:全国政协 政协委员 任期最长 沙博理逝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