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香港全国政协委员赴四川考察 感受从悲壮到豪迈
香港全国政协委员赴四川考察之一
感受从悲壮到豪迈
11日的北川,天空难得的晴朗,香港全国政协委员赴四川考察团一行来到这里考察灾后重建工作。老北川县城是宁静的,断壁残垣静静地讲述着当年;而位于20公里外的新北川县城则是热闹的,时尚街市展示着活力与未来。
“从地震发生时的悲壮,到新北川建设的豪迈,北川一行,让我们考察团一行非常震撼。”考察团团长、全国政协常委林树哲在结束北川一天的考察行程时表示。
感受从悲壮到豪迈,这是考察团一行共同的体会。结束北川县“5·12”地震遗址的参观,站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观看宣传片时,林铭森委员眼眶湿润了,虽然不是第一次来到纪念馆,但林铭森委员仍然没有忍住悲痛。“来一次感慨一次,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太无常了。”林铭森委员一边取下眼镜擦了擦眼角一边说。“是呀,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到,今日来到北川,才真切地感受灾害无情人间有爱,重建之后的北川变化太大了。”一旁的张学修委员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现在北川有多少人因为地震致残?”、“他们的康复情况怎么样?”在去往北川羌族自治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的途中,胡葆琳委员已经迫不及待地询问当地的工作人员。这次四川之行,胡葆琳委员坚持一定要来,就是想亲眼看看灾区同胞现在的生活情况。来到宽敞明亮、设备先进的康复中心,胡葆琳委员感到十分欣慰。这个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资助援建的项目,为北川的残疾朋友带来了福音。
下肢截瘫的张元波正在位于康复中心一楼的图书馆看书,他今年26岁了,因为地震,他失去了双腿。出院后,他直接住进了康复中心,如今,通过康复训练,他已经可以站立并短程行走。每天上午,他会参加康复训练,下午就看看书,对于未来,他很有信心。得知前来考察的是捐建康复中心的香港同胞,张元波特地推着轮椅出来与考察团一行合影,他说那是恩人来了。
在康复中心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羌绣、草编、串珠、雕刻等作品玲琅满目,精致而漂亮,很难想象,这些是由从康复中心完成康复训练,后进行技能培训的残疾朋友制作的。容永祺委员购买了一对羌绣的感恩娃娃,准备回去送给儿子和女儿。“孩子们没机会来,我给他们带回去,给他们讲北川故事,希望给他们以教育和鼓励。”
北川残疾人康复中心只是香港在四川援建的康复中心的一个代表,这样的康复中心,已经覆盖39个重灾区县,形成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为灾区100多万残疾朋友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让北川新城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行走在新老北川间,委员们感慨万千,转换的不仅是时空,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对重生的感悟。“这次考察才知道北川不仅是灾后重建的新城,还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科技城,希望未来川港可以加强合作。”林树哲表示。
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灾后重建,汶川地震都凝聚着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同胞的倾情援助。据介绍,在抗震救灾期间,四川收到来自香港特区的捐赠,仅通过省财政厅的捐款就达9.1亿元,接收救灾物资350多吨。在汶川地震重建中,香港特区共确定援助项目189个,援助项目覆盖四川省12个市(州)的59个县(市、区),受惠人口2600万。未来三天,考察团还将奔赴汶川县、芦山县考察灾后重建情况。
编辑:杨雅婷
关键词:香港 北川 考察 四川 政协 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