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山西日报刊文:“男闺蜜”说白了就是婚外性伴侣
原标题:男无闺蜜女无汉子
网络时代,热词泛滥。最近传播甚广的一个叫 “男闺蜜”,意指女性无话不谈的男性朋友。运用者自称或他称,年长或年幼,未婚或已婚,言必沾沾自喜。
然而,此称谓既师出无名,意蕴暧昧,又秩序紊乱,援人以柄,不忍目视和卒读。“男闺蜜”者,前身为几年前兴起的网络语“闺蜜”,溯源则及于解放前常用语“闺房”。词典释“闺房”为:“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即女性仰卧起坐和梳洗装扮所在,因事涉隐私,故非至亲至近人员不得进入。“闺蜜”据此引申,指女性朋友中最亲密者。比如谈话,内容可公可私,推心而置腹;姿势可坐可卧,抵足而并股。此等情景和画面,人无论大小,时不分远近,凡属男性都在禁止之列;即使两家通好、两小无猜,亦不被允许。因此“闺蜜”专指女性,与生喉结、长胡须的爷们无关。一些女性尤其已婚者,张口闭口谈论“男闺蜜”,惹得男友、配偶及公公、婆婆大光其火,原因就在于它不只表述有误,还意味着说者交往着一个可随时陪床的异性朋友。这搁哪家都不能容忍。“男闺蜜”,说白了就是婚外性伴侣。
当然,似这般乱用、误用的新词为数不少。比如“女汉子”,指女性中性格、做派酷肖男人者,其恶其劣、其鄙其俗虽不及“男闺蜜”,一样难以听闻。“汉子”专指男性,与女子无涉。以女性限定,类似三岁孩童认知,矛盾又可笑。形容男人近于女性者,有一新造词汇叫“伪娘”,不如再次转化称作“伪哥”,意趣低劣,至少不连累创造者和使用者智商。比如“屌丝”,许多时候和地方都不是可以挂在嘴上的词汇,而是被视为肮脏不堪的“秽物”。公共场合使用,不仅会被列为素质低下一族,还会被认为有冒犯女性嫌疑,是以众人皆知而慎用。雅好者辩称,词汇意义、情感因时变化,不必泥古不化。笔者见解是:以该词描述令尊令堂,看打爆你的头不!不能用在爹妈身上的词汇,千万勿用来称他人,也别作贱自己。
余如“有木有”“神马”等都大同小异,其非其弱其俗其鄙可一一解剖和指斥。既然如此,为什么还广泛流传,男女老幼咸以运用为荣呢?个中问题可察,当究。
其一,反智化趋势明显。中国文字浩如烟海,语言博大精深,叙事状物,足敷应用。但多数网络语言都背道而驰,要么只在平面上滑着走,不入其里,要么罔顾意义、常识、逻辑、情感,进行简单变化和配置,文字如小儿游戏,语言幼稚可笑。表面看,这是不成熟的表现,联系到知识和智慧在社会中的无力和少用,其实是反智主义作祟。
其二,鄙俗化大行其道。美好、优雅、崇高、公平、正义,诸如此类的美德,并非古人和强者专利,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网络语言许多时候都不然。为了突出和抬高自己而恶俗化他人和自己尚在其次,没有是非、美丑、善恶概念才最致命。鄙俗的流行,反映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大失败,也折射出一个大国的形象正在矮化。
其三,动物性由弱变强。对文学、艺术、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不关注,不热爱,每天只念叨吃喝玩乐、衣着打扮,公开表达自己的物质欲望,甚至不加掩饰地传达个人的情欲强度,说明人的社会性在逐渐减弱,动物性渐趋增强。满足人的欲望没错,但欲望缩减至物欲和情欲就不胜其悲了。
其四,伪创造长驱直入。给蛇添上足就以为是龙,把农民赶进城就以为是城镇化,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就以为是世界老大,如此创造,不能欺人,只堪骗己。网络新词频现,情形同此。不去挖掘真实、深厚、有趣的内容,只在表面上玩脑筋急转弯,如同一些人的成长,幼时称小金豆,长大成小圪捣,上不得台面,做不了正事。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男闺蜜 婚外性伴侣 伪娘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驱护舰编队鏖战海疆,导弹实射太霸气
四川发现20余座成汉时期墓葬 出土大量文物
也门总统府遭空袭至少6人死亡
中国援柬3号公路改扩建项目正式开工
第七届中德媒体对话在柏林举行
匈牙利总统授权欧尔班组建新政府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