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摘取离子膜产业“王冠上的明珠”

——记东岳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张建宏

2014年11月21日 09:14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当氯碱离子碱成功用于万吨氯碱装置,逐渐被20多家国内氯碱企业使用时;当燃料电池膜与奔驰、福特汽车联盟(AFCC)成功签约时;当离子膜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等一系列重大荣誉时;外人难以理解张建宏特别的心情———他用自己的坚持、等待、煎熬、责任和担当,挺直的是民族工业的脊梁。

 

  走进位于淄博市的东岳集团,是一个绿色的工厂,花园、整洁的厂区,现代化的厂房井然有序。醒目的“仁、义、礼、智、信”五块展牌并排屹立在公司的文化广场。

 

  就是在这里,27年前,一名退伍军人带领38名农民从两台被国有企业淘汰的旧设备开始创业,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氟硅材料产业园区,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他坚持科技机制和人才机制创新探索,聚集和整合了强大的科研人才团队;他坚持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连续打破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以新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产业的氟硅高新技术产业链;在经济新常态下,他成为新常态下的探路先锋。

 

  他,就是东岳集团的掌门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宏。

 

  “这次APEC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与创新讲得太好了。”日前,张建宏兴奋地对笔者说,“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敢于、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我把这些话看了又看,总书记说到了我们这些企业负责人的心里。”

 

  感受如此之深,是因为东岳集团27年的创业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东岳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永明博士代表张建宏,给李克强总理带去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两张离子膜。这两张膜分别是东岳集团的“争气膜”氯碱离子膜,“争光膜”燃料电池膜。2008年11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视察东岳集团时对这两张膜非常关心,当时正是研发的关键时期。李克强当时对张建宏和张永明说:“希望能早一天听到你们的好消息,不仅要把离子膜研发成功,还要实现产业化、商品化。”6年后,东岳集团完成了总理交给的任务。两张膜都出自生产线,氯碱膜已经走向市场,燃料电池正与奔驰、福特合作,在不久的将来会用于量产燃料汽车。

 

  离子膜是氯碱工业和未来能源工业的关键材料,被业内专家称为含氟高分子材料皇冠上的明珠,其薄如蝉翼,却重如泰山。30多年这一世界尖端技术一直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为了消除经济安全隐患,国家先后将该项目列入“六五”和“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于我国基础新材料的落后和投入机制等问题的制约,科研成果一直遥遥无期,被专家称之为“中国化工人心中的痛”。

 

  2003年,张建宏和上海交通大学张永明博士、来自中科院的唐军柯博士、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王婧博士等膜科研团队走到了一起。这些科研团队被张建宏爱才、惜才、用才的胸怀所感动,毅然从大都市北京、上海来到桓台县,开始与东岳人携手研发离子膜的漫漫征程。

 

  “国家队”几十年没拿下的课题,一个民营企业想攻下离子膜项目?是在借题炒作吧?2003年底,张建宏等人到北京参加科技部的专家项目论证会,会上,不少专家善意提醒张建宏放弃,不要冒这个险。但军人出身的张建宏深知这张膜对国家的意义,他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圆中国化工人几十年未圆的梦。

 

  当后来氯碱离子碱成功用于万吨氯碱装置,逐渐被20多家国内氯碱企业使用时,当燃料电池膜与奔驰、福特汽车联盟(AFCC)成功签约时,当离子膜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等一系列重大荣誉时,外人难以理解张建宏特别的心情———他用自己的坚持、等待、煎熬、责任和担当,挺直的是民族工业的脊梁。

 

  最近,东岳的全球产业链年会召开,全球近500家客户参加了东岳的会议。本届会议主题是“新常态下氟硅材料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上,张建宏《新常态、新战略、新平台》的演讲,在与会客户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阐述了“增速放缓,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全面提质”的新常态特征;“强化管理,苦练内功,究根问底,管控异常”的新常态路径,“坚定行动,深度转型,投入资源,深度研发”的新常态目标。

 

  “不拘常理,不违常情———这是对新常态最好的概括。”张建宏说。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摘取离子膜产业“王冠上的明珠” 张建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