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抽支烟罚500元?“最严禁烟令”或可更严苛
“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日前,由卫生计生委起草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甫一公开,不少烟民指“管得太严了”。
公共场所本来姓的就是“公”,并不是私家领地。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共场所也该有公共的规范,让人人得以遵守。这个规范制定的标准,至少应该是:不让其他人的利益因为自己而受到损害。这并不是什么最高目标,而是最低标准,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准则。而在公共场所吸烟,自己逞了一时之欢,却会让别人遭受到“二手烟”的伤害。无视吸烟的外部效应,这绝非一个文明的公民应有的品格。
不少人反对“禁烟令”,说到底,还是心里的“小九九”在作祟。一旦涉及到自身福利的提高,只对他人有要求之时,便拍手称快、大加赞许、连连称道;而因公共利益,对自己有要求的时候,就“顾左右而言他”“推三阻四”了。
在公共治理面前,没有“旁观者”。当我们口口声声说“希望APEC蓝多陪我们几天”的时候,是否想到了,治霾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当我们抱怨城市交通太拥堵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了,从我做起,文明出行,也能为缓解道路拥挤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同理,治理公共场所吸烟,没有谁应该置身事外。暂时戒不了烟的人能否减少抽烟,自觉杜绝在公共场所制造“二手烟”?个人在全面禁烟中的义务,也应考虑写入正式稿。
同时,送审稿还明确了惩罚措施。比如,“个人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禁止吸烟场所(区域)吸烟的……可处以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单位或者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在中国有数亿烟民,真要全面禁烟的话,这个罚款标准远不足以形成必要的震慑力。当然,罚款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明确最低、最高罚款额度的依据,同时建立罚款的信息倒追机制,限制“软性执法”、减少滥罚的可能。
从这个角度而言,或许,“史上最严禁烟令”还可以再细一些,再严一些。当然,前提是相关部门做好相应的立法调查和宣传解释工作,让每个公民自愿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有过甘愿认罚”。
编辑:曾珂
关键词:最严禁烟令


新西兰纪念南岛地震七周年
吉林现50根2.5米巨型“糖葫芦”吸引游人拍照
汶川地震十周年图片展在欧洲议会举行
土耳其和西非国家承诺加强经贸关系
迪拜展出超级高铁设计模型 内饰豪华如头等舱
元宵灯展点亮“欧洲心脏”比利时
民俗文化闹新春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赛中国队夺得银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