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让慈善文化融入社会的发展
———中华慈善总会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侧记
“以前总觉得慈善离我们小学生很遥远。读了《慈善读本》,我才知道,行慈善之举其实很简单,就在我们身边。对于饥饿者,给他一个面包;对于伤痛者,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对于绝望者,给他一份鼓励和微笑……这些都是慈善。”11月25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张景怡同学说。
当天,中华慈善总会考察团一行在台州就“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实地探访和考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看到小学生们关于《慈善读本》的感悟之后,中华慈善总会监事会副主任董克林表示:“慈善文化进校园有现实意义,该活动对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并树立基本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由中华慈善总会创立,中华慈善总会及全国各地慈善会组织联合教育部门共同实施。该项目以向中小学生赠阅《慈善读本》为载体,旨在推广慈善文化,推动我国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自2011年11月启动以来,《慈善读本》已在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00余所中小学相继推广,受到了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同,惠及学生超过100万人。
爱心故事引导快乐慈善
“《慈善读本》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食粮,它犹如心灵的导师,为我阐述了爱的真谛。书中精美的插图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向我展现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也让我了解了世界是一个
幸福与苦难共存的地方。”一名小学生如是描述她眼中的《慈善读本》。
“翻开封面设计清新而又质朴的《慈善读本》,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一次次精心安排的活动扑面而来。从中我读出了编者的良苦用心——认识自我、小事做起,提升精神、造就伟大。”一名老师告诉记者,“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能够受到普遍欢迎,与《慈善读本》精心编排的内容是分不开的。
《慈善读本》每册6-7个活动单元,每个活动单元有2-4个活动课。小学版重在通过爱心歌曲、图片、故事等感染和熏陶,让孩子感受奉献爱心时收获的快乐,用一个个爱心故事来引导快乐慈善的理念。初中版则重在对爱与尊重、助人与分享等慈善主题的感知、了解和体验。
记者看到,在《慈善读本》小学版中,80页的书里有200多幅插图,而且在目录中并未出现“钱”或相关字眼,通篇亦未宣传捐款,也很少见煽情教条的内容。
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王树峰告诉记者:“我们的目的是在孩子心里播下一颗慈善的种子。因为慈善不仅仅是捐钱,更重要的是有意识、爱心,习惯成自然地去做慈善的事情。”
在《慈善读本》中,还融入了许多儿童喜闻乐见的流行元素。小学版的读本推出了“形象代言”———喜羊羊,这正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角色。读本从“羊”字入手,解读了汉字“善”的由来,再转述一个孟子讲述关于善的故事,显得十分生动、自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慈善读本》中,迈克·杰克逊作词填曲的慈善歌曲《拯救世界》也被收录其中。
在初中版的《慈善读本》目录中,也仅出现一次“一块钱的‘命运’”,展示善款的用途。其余内容更多的是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慈善小故事。
“一本书,想要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第一要素就应该是易读、好看,这样才能让学生爱看、想看。”王树峰说。
慈善文化培育仁爱之心
在台州,退休老教师汤哲舜有句话一直为人们广为传播:“人类永远需要助人为乐,无论国家多么富强,个人如何富裕,但人总有困难的时候。能在紧要关头,向急需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永远是每个人的期待。”中华慈善总会将慈善文化引入校园,其目的正是在于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越来越多的人把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王树峰说。从实际情况来看,“慈善文化进校园”做到了这一点。
“读《慈善读本》犹如接受心灵的洗礼,带给我很深的感触。例如第二单元‘关注他们’,一幅幅同龄人的照片,一个个真实的生活场景深深地震撼了我。看着因父亲去世家贫不能上学的小刚、哑巴姑娘渴望上学的眼神、孤儿院患病残疾的孩子……我才知道,社会上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一些微小的帮助,甚至就能改善他们的境遇。”
这是一名台州小学生对于《慈善读本》的感悟与看法。
在《慈善读本》的引导和老师的教导下,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46所中小学中近年来涌现出了无数的好人好事,如为灾区捐款、进敬老院照顾老人、拾金不昧、捐赠书刊、收集垃圾等等。“目前已经有上百名老师加入慈善义工队伍,近万名学生利用假期坚持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黄岩区慈善总会副会长牟正华说。
在福州,结合《慈善读本》和“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许多学校纷纷开展全校性的丰富多彩的慈善主题活动,并通过征文、黑板报、音频、视频、广播、网络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慈善文化,营造浓厚的慈善文化氛围。
“许多学校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使学生沐浴在‘人人知恩感恩、个个报恩施恩、处处体现和谐’的温暖氛围中。”福州市罗源慈善会会长周玉瑞说。
在昆明,去年9月由市慈善总会和市教育局启动了9所学校参与的慈善文化进校园试点活动。一年多来,每个学校通过不同的方式践行了慈善理念,大家为有困难的小伙伴捐钱物,在敬老院帮忙种菜送老人……有的学校甚至还创作了慈善主题歌曲,慈善的种子已经在许多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并以学校为圆心以多种方式向社会传播。
“做慈善不仅仅是富人的施舍,而是每个人一种责任感的表现。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能否收到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活动能否深入孩子的心灵,在孩子的心田种下爱的种子,让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最终让孩子的心里开满慈善之花。”昆明市慈善总会会长李培山如是说。
努力改进做到更好
“《慈善读本》在孩子的心中从小播下一颗善的种子,让善良让慈善陪伴孩子成长。因此,我们把‘慈善文化进校园’当作了慈善事业的种子项目、基因工程,把慈善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与建设文明校园相结合。”在11月26日中华慈善总会举行的“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座谈会上,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张晓菊表示,两年多来,陕西在省内1000多所学校开展了慈善文化教育,并联合教育厅、确定一批试点学校,以试点学校为示范带动“慈善文化进校园”在陕西省全面推广。
据了解,在“慈善文化进校园”的进程中,各地慈善会紧密与教育部门相结合,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同时张晓菊和一些与会代表也提出,“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仍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读本中的一些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及时修订;项目开展的普及范围仍然太小;应该防止浪费、做好读本的循环使用工作;应该在有条件的慈善会设立慈善文化教育发展基金配套服务,更加有力促进慈善文化进校园的开展……”
对此,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王树峰表示,总会将积极收集和吸收各方对于活动、对于读本的意见反馈,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好修订与改进,争取做到更好。与此同时在坚持账目公开、做好服务的基本准则下,总会要务实调研、勇于创新、共同协调,与各地学校一同,拓展探索慈善文化培育的新形式、新方法。
此外据王树峰介绍,中华慈善总会下一步还将利用和拓展已有的平台和资源,做好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涌现的爱心学生、爱心老师等慈善典型的宣传、鼓励与奖掖。“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出慈善快乐、慈善荣耀的氛围,让慈善真正成为一种基本的个人意识、一种争相效仿的生活方式、一份习以为常的行动自觉,并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融入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发展。”王树峰说。
编辑:曾珂
关键词:慈善 慈善文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