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吉永华:不要让“自强不息”超载
夫“自强”,需有度,论法理,讲法制;夫“不息”,需理性,警无序,循规律,止于适。
“自强不息”者,语出《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健”者,天地运行之自然规律,对应今之法理定势;“德”者,道德也。故古人所云“自强不息”,必约束于伦理法律道德之下也。
然今时今世,沧海桑田,人心多元,语境多元,语义多元,若单论剥离、随性取用,此“自强不息”内涵已悄然超载矣。是语也,乍听之,釜底抽薪,催人向上,堪绝世警句也;细忖之,则夫“自强不息”其人其语,疑窦顿生,宜孜孜推敲、斟酌揣摩焉:
夫“自”者:“自”当何解?为“自我”之“自”,抑或“我辈群帮”之“自”?倘若前者,理应暗自勉之、自我内炼也,何必呼之欲出、旗鼓大张?若乎后者,须讲究对象与语境;若流于其表、虚张声势,招摇过市,则使人深恶之。
夫“强”者:何为“强”?自我修为之“强”?自我意志之“强”?自我财富之“强”?更甚乎一国之“强”?民族之“强”?“正强”抑或“负强”?为何而强?弱者欲“强”固是真,然“强”者何须自强?其意何现?
又若“不息”,姑暂不论“不息”之衷是非曲直与否。凡登峰造极之徒,必穷极手段,无所不图。如此“不息”,多少难掩是非不明,程度不清,使命不定,责任模糊之表也。
诸如此疑,皆不得解。古之遗训,恐不堪重负,似超载焉。彼常颂“自强不息”者,个中症结,略陈如下:
其一,高调“自强不息”者多存有意示弱之嫌,谦卑其外,隐忍其中:多位卑,处劣势,故作弱者之呐喊状。欲突破重重关卡,平步青云者众也。正所谓“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此旧瓶装新酒,恐有异于古人之“位卑未敢忘忧国”,“图自强,兴国家”之初衷也。
其二,以“自强不息”作口号,比之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鲜活丰腴,实则骨感羸弱。“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者,立足自身,实事求是,改变现状,艰苦奋斗,故有志者事竟成也。然屡唱“自强不息”,则往往空有口号,强不知所以强,强无底线也。
其三,多追名逐利,内动庸俗。吾国泱泱,是为“喜”文化:何谓“喜”?几无外乎“福、禄、寿、喜、财”。故,凡欲喜者,皆好大喜功、穷极至强,姑以为此乃“自强不息”之溯源也。此风若长,则恐驱人远赴无利不往、喜极生悲也。嗟夫壮哉吾国,岂容唯利是图、唯名是举之庸才也!
其四,欲“强”者常忘乎所以,目标模糊,纯良待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彼唱衰“自强不息”者,常不明“强”之所图,是为名?是为利?皆是虚空,恕难长久也。
其五,官大人言“自强不息”,多开脱之辞,以避其责。尝闻一县官,碌碌无为,却口若悬河,十言九虚之人也。恰子民勤奋,发家致富,官爷欣然前往,称其乃“自强不息”之典范也。恶!尔等当官不知民之苦,却极尽揽功,不如回家卖红薯哉。
其六,易走极端,堕入无节制之贪婪,无底洞之贪腐。皆因非唱几十年喏,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夫周永康、徐才厚、谷俊山者,皆入此列。想当初年少得志,以自强不息自勉,然身居高位,则强无所终,牟取私利,“自强不息”已然受其累哉。
其七,人格易扭曲,自卑强于自信,永不满足,难言幸福。夫《大学》之道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人已明理,而今人以为何?纵观国之上下,功利盛行:经济唯GDP至上,体育唯金牌至上,科技唯CNS至上,教育唯考分至上……不一而足,后患无穷,为苦矣。
夫“自强”,需有度,论法理,讲法制;夫“不息”,需理性,警无序,循规律,止于适。故曰:“自强不息”遗训虽可承,孤注一掷不可取;重能力,轻目的;重知识,轻底蕴;重炫耀,轻实质,事不关己者,鼠目寸光,赢一己之私,是为庸才、蠢材、奴才、贪才、腐才、恶才。轻则殃民,重则祸国。重实干,轻虚言;重道德,轻私利;重实学,轻标榜,方为真才、良才、匠才、帅才、栋梁之才、治国之才。
愿望此文与诸明公共赏互勉,有的放矢,携程驽力。有道是:自强诚可贵,法理价更高,枉论“自强不息”,宜“熄弧”也。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自强不息 超载 吉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