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凸显国家战略调整
在经济面临转型的困难时刻,公众需要信心重建希望,在量变面临质变的紧要关头,国家战略急待变革性调整。选择市场化发展道路,那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建设、破除制约市场效率的藩篱,是中国经济突出重围的根本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方略,正好就是国家战略升级的具体表现。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确立正确的国家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的成功之道。
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发展的历史,说明靠资源环境投入发展局限性很明显,在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后,应该抓住有利时机主动实施战略调整,以便有能力有准备应对经济风险,承受经济从高速增长降到6%-8%中速增长时的各种风险,特别是承受较短时期5%低速增长的考验。这种经济下行和企稳过程中的改革,有别于过去经济上升背景下的改革。
从国际上来看,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显著地上升,正成为开放向国际化升级的坚实基础,中国登上了世界经济新舞台的中心位置。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变化,曾经最为有利的改革开放背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也是促成国家战略调整的主要因素。
第二,现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赋予了国家战略调整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如何利用国家战略调整的有利时机、借助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的开放?这不仅包括要打开大门对外继续开放,也包括破除垄断藩篱,对内开放得更加彻底,通过凝聚发展实力和能力,更加有利于提升和保护国家利益。一个国家始终要把握开放的度,以便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不断地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增强国家发展的综合实力。
当前,经济要有质量地发展,就一定要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下,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导思想,让国家战略升级建立在法治的框架下,从转变经济发展的逻辑和主线入手,重新认识和确立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从高层次、高水平的基础上搞活中国股市开始,通过全面调动和激发全社会的创富热情,让充分涌现的财富奠定中国梦想的物质基础。
笔者以为,这种国家战略调整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两个重心”和“一个结合点”。所谓两个重心。一是国家战略调整必须发挥国际市场的有利作用。不仅要加快自贸区的建设,加快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也包括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还包括以市场为纽带,向尚未开放的领域扩大开放,逐步建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式,有效利用好国际市场的各种资源,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建设服务。比如,已经开通的“沪港通”,必将打通通向国际资本市场的道路,改造国内投资市场的理念和格局。
二是国家战略调整必须发挥国内市场的决定作用。率先发展有活力的资本市场,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也是激活整个经济大棋局“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7月7日笔者发表《以市场方式激活A股失去太久的活力》以来,中国股市从潜流暗涌到累创新高站上2800点,已经呈现出十分罕见的牛市气象,正应验了笔者对宏观经济变化的推断和分析。
所谓一个结合点,那就是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在资本市场层面实现完美结合。这个结合点体现在国际上,就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国际桥梁——港交所,体现在国内就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域桥梁——上交所,两者通过“沪港通”这种制度安排,实现了内外联通,赋予了资本市场强大的气场和能量。上周沪指5.12%年内最大涨幅,恰好说明这种结合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这种国家战略的创新发展,显著地改变了经济战略生态,快速地改变着中国投资市场的国际经济地位和影响力,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战略升级发展的现实成果。
编辑:罗韦
关键词:国家 战略 调整 发展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