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一南朝石刻现大面积火烧痕迹 文物本体未受损
萧恢墓石刻过火痕迹的现场。
原标题:一南朝石刻周围现大面积火烧痕迹 文物本体未受损
来源:扬子晚报 记者:张可
读者张先生爆料,位于栖霞区新合村一处景观公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恢墓神道石刻,周围草坪出现大面积火烧痕迹。昨天扬子晚报记者走访现场确认,草坪过火区域达500平方米左右,但文物本体没有受损。区文物部门回应,火烧痕迹是附近小学学生玩火导致。
现场探访>>>
火烧痕迹将石辟邪“包围”
萧恢墓神道石刻位于栖霞区新合村,现存两只完整的石辟邪东西相对,其中东辟邪原断为两块,于1955年修复。两只辟邪身长、高度都超过3米,它们昂首张口,长舌垂胸,胸部凸出,头有鬣毛,胸部饰勾云纹,一腿前迈,长尾垂地,体态肥硕健壮。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东辟邪周围的草坪出现大面积火烧的痕迹。据估算,过火面积达500平方米左右,将东辟邪石刻“半包围”起来。老照片显示,石刻周围原是荒野,近年栖霞区将荒野打造成一座免费开放的市民公园,铺上草坪,开辟石路。
萧恢在梁武帝萧衍的诸多兄弟中,排行老九。史载他自幼聪颖,7岁时便能通晓《孝经》、《论语》之义。萧恢擅谈笑,爱文酒,涉猎史籍,轻财好施,人格魅力十足,颇有“男神”风范。萧恢先后担任镇江、湖北、四川等地的军政长官,去世时51岁。
部门回应>>>
幸好文物本体未伤及丝毫
现场痕迹证明,石刻周围曾出现了火烧。但幸运的是,东辟邪石刻表面上,并没有出现火烧的痕迹,也就是说,草坪着火,并没有烧到石刻。原来,经过近1500年,辟邪外表已形成了灰白色的包浆。这是长时间风化后形成的“保护层”,防止石刻进一步被侵蚀。此外,石刻在早年间进行了提升。将原来陷入泥土、被掩埋半截的石刻,垂直提升于地面之上,并在周围用十几厘米高的石栏围起来,内部地面由石料砌成。这样石刻与周围草坪之间形成了“防火带”,草坪着火也烧不到石刻。
栖霞区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萧恢墓神道石刻周围草坪着火发生在12月26日(上周五)。当天下午,文化旅游局的工作人员,通过石刻附近新安装的探头,看到几个放学后的小学生在石刻周围玩火。“很快就烧成一片,所以立即给村委会打电话到现场处理。因为是在草地上烧,虽然火苗很快扩散开,但高度较低。大家用大扫把,很快就把火扑灭了,前后也就10分钟的时间。”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也注意到,经过火烧的草地,很多草叶上半部分烧焦,下半部分完好,这也说明着火的时间并不长。
野外文物点的探头是栖霞区今年10月后组建安装的,覆盖该区所有文物点。“此次着火,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说明探头发挥了作用。”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目前探头的信号一是接入文化旅游局的监控室,二是接入公安部门,下一步,涉及文物点的居委会、村委会值班室也将收到文物点的监控画面。
链接: 为杜绝火患 南朝石刻周围清除芦苇
为了保护文物免于火灾,栖霞区文化旅游局最近对萧景墓神道石刻等文物点周围的易燃物品进行清理。箫景墓石刻位于栖霞大道边的芦苇丛中,周边芦苇有一人多高。该局工作人员对辟邪、望柱周围的芦苇进行压平、清除,与文物本体之间形成2至3米的“隔离带”。在古建筑一类的文物点,栖霞区配备了灭火器,并安排专人看管。
编辑:付裕
关键词:南朝石刻 火烧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