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国民党新主席嫌两岸关系发展太快

2015年01月24日 10:31 | 作者:高杨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图为国民党代理主席吴敦义(左)向新当选党主席朱立伦(右)移交印信。

图为国民党代理主席吴敦义(左)向新当选党主席朱立伦(右)移交印信。

 

  在众多期待中,中国国民党新一届主席朱立伦正式上任。国民党新任主席如何对接自2005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握手”———“胡连会”以来的两岸政策?继续前进,还是有所调整?朱立伦的表态已然成为两岸民众最关心的话题。

  不过,无论从朱立伦就职表态,还是近期言论来综合看,未来国民党在两岸政策上都充满变数。

  作为两岸关系的重要开启者之一———中国国民党的任何表态,都将关系到两岸民众和有关各方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和调整。台湾舆论认为,2008年国民党再次“执政”以来的6年多时间里,在“九二共识”和共同反对“台独”,以及互惠和彼此尊重基础上,两岸关系,尤其是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比过去60年总和还要多的成就。

  不过,从两岸政治对话等方面看,尽管经贸合作与发展较快,但政治和文化其实相对较慢,尤其是政治对话几乎完全没有开展。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岸关系发展应该还是处于缓慢状态。而这样的结果,在台湾舆论看来,主要原因还是国民党的顾虑太多,瞻前顾后,自裹手脚。

  ■国民党新主席两岸关系表态避谈反“台独”

  “朱立伦就职讲话无疑是大家观察未来国民党两岸政策的主要指针,但遗憾的是他始终避谈反‘台独’问题。”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一位长期研究两岸关系并与国、民两党高层都很熟悉的专家,在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反“台独”是2005年国共开启第三次握手——“胡连会”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是2008年后两岸重启两会(海协会、海基会)恢复制度化协商,以及两岸交流的重要政治基础,“但从马英九第二任期开始,因为顾忌和讨好岛内绿营选民,他让反‘台独’论述从几乎所有文件和论述中消失。”

  上述台湾大学政治学系这位专家指出,两岸共同反“台独”,也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去年在会见国民党原荣誉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的共识。

  “国民党去年底‘九合一’选举失败,也有因为弱化反‘台独’而引起蓝营和泛蓝选民对国民党的不满所致。”国民党一位年轻的中央委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述这位国民党年轻的中央委员说,就在朱立伦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的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来贺信,信中习总书记明确表示,“冀两党秉持民族大义,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之共同政治基础……”这说明,中共中央在对台政策和在对待国共两党关系上态度和政策是一贯的,但遗憾的是,朱立伦在给习近平总书记的回函中却步了马英九当初的后尘,避谈两党2005年达成的共识之一———反对“台独”。“国共两党既然都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中’,那反对‘台独’当然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事情,中国国民党也负有同样责任。”

  台湾著名时事评论员黎建南表示,马英九在第一任期快结束,准备打连任决战时,其靠的就是两岸政策这张牌,那一时期马英九给两岸民众的印象是,只要其连任就一定能让两岸关系走上一个新台阶,那一时期他甚至还提出要和大陆签订永久性和平协议,宣布两岸结束战争状态。“但是当选连任后,马英九开始变卦,不仅不谈和平协议,还明确表态说其任期内不会与大陆进行任何政治对话,从前年开始,甚至连反‘台独’也不再提了。”

  另外一个例子是,去年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到南京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见面之前,台当局居然答应“立法院”:王郁琦南京之行不能谈反“台独”。黎建南认为,从那时起,马英九两岸政策已经彻底倒向讨好绿营选民一边,“这样的结果伤害了蓝营选民,‘九合一’选举,很多蓝营和泛蓝人士选择了弃权。”

  “原以为朱立伦上任会修正马英九在两岸政策上‘畏头畏脑’,但从朱立伦给习近平的回信看,其师承了马英九避谈反‘台独’立场,这样看来,朱立伦治下的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要想比马英九更有突破,几无可能。”中国国民党原中央委员、台当局原“国民大会”主席团首席主席林渊熙表示。

  ■国民党未来要放缓两岸关系步伐?

  “不仅不会比马英九有突破,未来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可能还将放慢速度。”这是林渊熙做出的判断。而他的这一判断基于国民党新任主席朱立伦的一些言论。林渊熙对未来国民党两岸政策的判断也得到岛内很多观察家的认可。

  据了解,朱立伦1月19日在国民党主席就职仪式上表示,两岸密切往来对台湾民众的心理层面的冲击、经济交流在分配公平正义上的疑虑,是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国民党会诚恳检讨,他同时也要呼吁“大陆应一同正视”。

  “朱主席嫌两岸关系这几年发展太快。”作为参会者,上述这位年轻的国民党中央委员转述当天朱立伦的话说,国民党重新执政这几年,在两岸政策推动上,和平发展、互利双赢是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正确方向;但不容否认的是,在两岸快速交流发展中,由于两个社会差异非常大,密切频繁往来对整体台湾社会心理层面的冲击,及经济交流在分配公平正义上的疑虑,是现在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朱立伦主席言外之意就是,未来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将放慢。”

  对于朱立伦的“两岸关系发展太快”说法,两岸主流舆论并不认可。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国民党前中常委邱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2008年以来两岸签订和达成21项共识,看起来两岸交流合作的确很快,但这仅限于经贸交流和两岸人员往来。即便是在经贸方面,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政策也是半开半闭,这一点表现在双方投资上。大陆几乎放开台湾对大陆的绝大多数领域投资,而台湾则只对大陆开了一道小小的口子,即便如此,在很小陆资投资领域,台湾还设了很高门槛;而在文化交流方面,两岸文化界人士和大陆有关方面无数次呼吁台湾当局签订两岸文化合作协议,但至今台湾方面依旧没将这一呼吁列入两岸将协商的议程。“至于对于两岸关系最重要的政治对话,大陆方面多次呼吁启动,但台湾当局更以不合台湾民意为由久拖不谈。”

  因此,两岸主流舆论认为,要说过去6年两岸关系发展成就超越了过去60多年,这并不夸张,但说太快有点夸张,“因为两岸关系发展速度还不如台湾与其他经济体关系发展迅速,两岸达成并签署的21项协议和共识,很多只是个框架协议,内容和细节还需进一步磋商和谈判。”

  ■“蓝二代”在两岸关系上应该有更多担当

  “蓝二代”这个称谓出现在近两年,主要指的是国民党或者是原属国民党,后因为李登辉搞“两国论”而脱离国民党组建其他政党的,原从大陆或者出生在台湾本土的传统蓝营后代,最典型的有目前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郝龙斌、朱立伦以及亲民党、新党成员等。

  这部分人多经历了“两蒋”时期、李登辉“乱党祸国”以及2000年陈水扁“执政”以来的岛内蓝绿恶斗和社会撕裂的过程,他们中大多数人与父辈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们虽然内心把自己看成是中国人和炎黄子孙,但却不像父辈们那样,敢于理直气壮地承认“我是中国人”,他们基本上不敢提“国家统一”。他们担心被绿营扣上“亲中卖台”的帽子。

  所以,岛内主流舆论认为,这是“蓝二代”最大的弱点,这也是造成蓝营不断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民党因为种种原因,其声誉已经跌到了谷底,国民党图存必须回归建党宗旨,敢于促统‘反独’,否则其在台湾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林渊熙认为,国民党可以把朱立伦的当选作为启动国民党的两岸关系的一个岸新阶段,而这个新阶段,朱立伦不应该认为两岸关系这几年走得有点快了,他应该处理更深的两岸议题,开辟一个国民党“执政”时期的国共两党领导人会面。

  台湾一家主流媒体也就国民党的未来两岸政策发表专文指出,目前摆在朱立伦面前的,是左右岔开的两条路,一条是容易的、回应“民粹”的宽路,一条是艰困的、回应历史的窄径。台湾“太阳花”学运与“九合一”挫败,反映的是民众畏怯与忧惧的态度,里头有一些“高亢”的“台独”叫阵,但忧惧与畏怯并无法解决台湾的困境。媚俗地响应这些思维,固可以换得一时的人气,却势将台湾带上崎岖的险境。窄路是:突破既有的框架,进入真正的“深水区”。如今两岸若要再往下走,必须做出更深、更广的政治探索。朱立伦和“蓝二代”应有足够胆识,由他所率领的党,开始就两岸未来政治框架,与大陆展开对话与共同研究。这正是此刻历史对台湾的呼求与课题。

 

编辑:曾珂

关键词:国民党主席 朱立伦 两岸关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