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世界电锰之都化工企业关停 湘江和洞庭湖生态炸弹拆除
位于湘江边上的湖南湘潭竹埠港,曾是闻名中外的“世界电锰之都”,过去多年的粗放式生产使其沦为污染的“活字典”,更是威胁湘江和洞庭湖的“生态炸弹”。
近年来,湖南省市区三级政府在这一区域强力推进“退二进三”,先后将2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竹埠港整体“退二进三”攻下关键一城,意味着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重要突破。但是,这一区域的后续治理开发仍面临着控污减害、后续融资两大考验。
“生态炸弹”威胁长沙数百万人饮水安全
竹埠港是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境内、湘江之滨一块面积约1.74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国家长株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试验区工委相关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按照滨水而建就近解决生产用水、原料输入和产品运出的旧“工业思维”,竹埠港被布局为“精细化工基地”和“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鼎盛时期,竹埠港电解二氧化锰产量居世界第一,每年出口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5%,是湖南工业的一个“增长点”,湘潭经济的一根“顶梁柱”。但竹埠港“化工史”留存至今的“三废”特别是镉、锰、铜、铅等重金属残留,被清华大学有关专家形容为“污染活字典”,成为高悬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区头顶的一颗“生态炸弹”。
对于竹埠港鼎盛时期的污染状况,活跃于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的环保志愿者“湘潭环保迪迪”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竹埠港最大的排污口曾经臭气熏天,五颜六色的污水直排湘江,白色的泡沫带触目惊心。在竹埠港一带行走,刺鼻的气味让人呼吸都觉得困难。工业“三废”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岳塘区副区长黄建平告诉记者,竹埠港化工业每年排出废水约264万吨、二氧化硫约2000吨、各种工业废渣约3万吨,“三废”所含镉、锰、铜、铅等重金属对土壤和地下水都构成严重威胁。半个多世纪以来堆积的化工废渣山,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150米,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其中包含大量含毒固体废弃物。
“竹埠港离湘江下游长沙水域不过10多公里,随着湘江长沙航电枢纽关闸蓄水,湘江长株潭段的水流速度放缓,江水的自净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如果竹埠港不‘退二进三’,一旦发生危化品泄露事件,长沙数百万市民的饮水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湖南人大环资委环境监督处处长刘帅表示。
省市区三级忍痛“关停并转”污染企业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被提上议事日程。根据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竹埠港被明确列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7大重点区域之一。2011年8月,湘潭市政府向湖南省政府递交了竹埠港化工企业整体关停责任状。
截至2013年,竹埠港工业区GDP达47亿元,占岳塘区总量的1/4强;工业区产生的利税,则接近岳塘区可用财力的两成。区内28家化工企业,从业人员众多,资本构成复杂。说关就关,谈何容易。
这一进程的很多亲历者说,在这场“两型社会”建设“攻坚战”中,湖南省市区三级政府都表现出了为环保忍痛“割肉”甚至“断腕”的牺牲精神。眼下,竹埠港28家化工企业于2014年10月实现了全部关停。记者近日在竹埠港看到,曾经鳞次栉比的厂房,如今有的人去楼空,有的已被夷为平地,工业区空气重归清新。
岳塘区环保局局长方炼勇说,竹埠港化工企业整体退出,拆除了湘江、洞庭湖区一颗“巨型环境炸弹”:可减少用电量约9600万度,减少用煤量约14.5万吨,减少废水排放约260万吨,减少废气排放约20亿立方,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约2000多吨,重金属镉减排约81公斤、铅减排约17公斤、铬减排约58公斤。
“竹埠港的28家化工企业都是合法生产,它们为了支持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作出了很大的牺牲,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对它们进行补偿。”黄建平告诉记者,岳塘区筹集了5000万奖励基金,对关停退出的企业进行一定额度的补偿,对有外迁意向的企业,湘潭市区两级政府也积极排忧解难。在28家关停企业中,目前已有19家企业在湖南望城、湘阴、洪江,以及江西新余等地找到了新址。
岳塘区区长王永红介绍说,目前关停征收竹埠港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四个渠道:一是竹埠港所在的岳塘经开区的土地出让金和财税收入,以及上级政府在重金属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和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方面的政策性资金;二是通过市级融资平台发行的18亿元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专项债券(一期)资金,其中用于竹埠港地区的共8亿元,另外还有两个区级融资平台争取到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资金1.6亿元;三是银行融资,其中从浦发银行获得3亿元债券配套融资,另外还从华融湘江银行融资3亿元;四是社会资本,上市公司湖南永清环保集团公司与岳塘区级融资平台公司合资组建了“湘潭竹埠港生态治理投资有限公司”,首期注册资本金1亿元,作为竹埠港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项目的投资和实施平台。
此外,竹埠港地区化工企业整体关停后涉及企业失业人员6500余名,其中“40”“50人员”近2000人,涉及失地农民6000余人。为了妥善安置他们,岳塘区要求企业对职工进行合理补偿,并将这一条作为验收关停企业的标准之一。根据岳塘区人社局最新统计数字,竹埠港失业人员中已有62%实现了再就业。
后续治理开发控污减害仍危险重重
对于竹埠港来说,要彻底“退二进三”,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污染企业整体关停退出最多算开了个好头,接下来还要走好征收、治理、开发“三步棋”。多数受访者认为,竹埠港要脱胎换骨,还需面对控污减害、后续融资两大考验。
“根据测算,完成征收就要30多亿元,完成征收、治理、开发则至少要94亿元,目前我们想方设法也就融了10多亿元的资金。”岳塘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吴顺立告诉记者,竹埠港约1.74平方公里,整个岳塘经开区可供开发土地资源也不过8平方公里,对竹埠港治理开发所需巨额资金来说,岳塘经开区的土地出让金和财税收入无益于杯水车薪。另外,银根吃紧、国家对地方债“踩刹车”也对竹埠港后续治理开发的融资影响不小。
湘潭市区两级决策者希望,一方面积极申请发行第二期20个亿规模的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根据设想,如果发债获批,这笔钱将全部用于竹埠港治理开发。另一方面,按照“公私合营”的原则,吸引更多优质的社会资本参与竹埠港的治理开发。
由于长达半个世纪的化工生产,竹埠港地区的存量污染规模庞大。岳塘区环保局局长方炼勇告诉记者,在竹埠港地区,光堆放的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渣就超过260万吨,污染物涵盖镉、锰、铬等各个门类。相对废渣来说,土壤和地下水的治理难度更大,当地环保部门曾委托永清环保在竹埠港地区打了1000多眼0.8米到1.5米的探测孔,结果发现均存在重金属污染。
方炼勇表示,“毒地”治理尚未开始,对企业厂房、设备的关停验收就已危险重重,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环境安全事故。在关停验收过程中,工作人员就先后发现了砒霜、硫酸二甲脂等剧毒物质,这些物质如果处理不当,极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还处在试验阶段,迄今为止国内并未听说有非常成功的‘毒地’修复案例。”永清环保的环境修复专家易新建表示,尽管各方的期待很高,但“毒地”治理要走的路会很长。
编辑:罗韦
关键词:竹埠 湘江 治理 污染


大熊猫宝宝在熊猫“幼儿园”里悠闲自得
成都连续三天遥望高清版雪山
巴格达存放大选投票箱的仓库发生大火
北京八达岭长城进入旅游旺季
河北:“三夏”忙收麦
京张高铁张家口南站建设稳步推进
第五次包揽世界杯金牌 跳水“梦之队”“无敌不寂寞”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