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丢实名票须全价补票 消保委告铁路局久未立案
文章导读: 消费者保护组织状告铁路局——2015年春运启动前夕,“铁老大”因为一场官司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消委状告铁路局
【宏观·政策】丢不起的火车票,是“铁老大”在任性?
《中国经济周刊》 见习记者 邹坚贞 | 北京报道
消费者保护组织状告铁路局——2015年春运启动前夕,“铁老大”因为一场官司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4年12月30日,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下称“浙江消保委”)一纸诉状,将上海铁路局(管辖沪、浙、苏、皖三省一市境内铁路)告上了上海铁路运输法院。
缘起是,2014年5月15日,浙江消保委接到消费者陈伟(化名)的投诉:2014年4月,陈伟通过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购票,并通过正常检票程序进站乘车。出站检票时,陈伟发现车票不见了,他提出凭本人身份证和12306网站反馈至个人邮箱的购票通知,要求车站核实后放行。
但杭州火车站不予核查,坚持认为根据规定车票遗失就必须全额补票才予以放行。经交涉未果,陈伟不得已全额补票后被放行。
之后,陈伟向浙江消保委进行了投诉,他认为铁路部门的这种做法不合理。随后,浙江消保委又陆续接到若干类似投诉,遂有了上述官司。
丢票后被强制补票的大有人在
陈伟的经历并非孤案。2014年4月,湖南省长沙市旅客何奎在乘坐武广高铁时,火车票在乘车后遗失,他也在出站时被要求全额补票。
事后,身为律师的何奎将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下称“广铁集团”,管辖广东、湖南、海南三省境内铁路)告上了法庭,要求广铁集团退还164.5元的车票款、2元补票手续费,并象征性赔偿1元钱的损失。
2014年10月19日,长沙铁路运输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要求广铁集团向何奎退还补票票款。
1月27日,正在参加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举办的研讨会的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长、浙江消保委主任吴国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实际上自2014年以来,浙江省各级消保委均陆续接到诸多消费者投诉,内容皆涉及消费者实名购票乘车后不慎遗失车票而被强制补票,虽然消费者提出凭身份证及12306网站购票凭证核实信息,但都被铁路部门拒绝。
“我在微信群里发布了一条关于此次诉讼的信息,很多人支持我们,也有很多人说了他们自己类似的遭遇。甚至我们去上海铁路运输法院递交诉状时,有一个书记员还跟我们讲,他自己也遭遇过这样的情况。”吴国升说。
铁路法院历时一个月仍未立案
据浙江消保委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的材料显示,浙江消保委在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后,分别以电话、书面形式向上海铁路局调查核实消费者投诉事实,以及了解铁路部门要求消费者补票的依据。
上海铁路局分别以电话、书面回函方式答复称,《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铁运【1997】101号)第四十三条规定,旅客丢失车票应另行购票。在列车上应自丢失站起(不能判明时从列车始发站起)补收票价,核收手续费。
上海铁路局认为,车站工作人员要求消费者补票的做法符合《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的上述规定。
浙江消保委则认为,消费者的实名购票信息在铁路售票系统中完全可以核查,铁路运输部门要求消费者必须另行购票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双方各执一词,无法达成调解,浙江消保委遂代表消费者提起对上海铁路局的公益诉讼。
但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本案代理律师、浙江星韵律师事务所律师徐霄燕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2014年12月30日提交诉讼材料后,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两次发出了《补充材料通知》,浙江消保委也两度致函法院,敦促对方依法受理本案。
徐霄燕还透露,1月21日,浙江消保委向上海铁路运输法院的上一级法院上海铁路运输中级法院致函,提出了立案监督的请求,但至今没有回应。
上海铁路运输法院相关负责人1月21日在接受《法治周末》采访时称,根据法律的规定,该案没有超出立案审查期限,在限期之内,法院肯定会作出处理结果。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之后多次致电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及上海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相关部门,电话均无法接通。
截至记者发稿时,距浙江消保委提交诉状已过去30天,徐霄燕表示仍未接到上海铁路运输法院是否立案的书面通知。
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原巡视员扈纪华分析道,法院久久不立案,可能是因为考虑到这个案子比较棘手,故沿用“老套路”,将这种“老大难”案件直接挡在立案大门之外。“我认为法院可能考虑的不是立案问题,而是如何判的问题,暂时没有想出答案,那就干脆先拖着不给立案。”
火车票挂失到底有多难?
上海铁路局指出,要求丢失车票的旅客补票,依据的是《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四十三条。而正是这条被认为是“霸王条款”的规定,引来了众多民众和业内专家的吐槽。
《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颁布于1997年,曾于2000年进行修订,彼时,铁路尚未实行实名制购票。如今,已经实行实名制购票,为何挂失补票还如此困难?
新华社就曾发文追问,究竟是技术的客观限制,还是铁路部门只图自己方便的主观惰性?
北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严方更是直言,铁路部门作为垄断行业,缺乏保护和尊重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就我了解,目前铁路部门根据身份证件或电子购票信息核查乘客是否购买车票是可以实现的。为什么做不到,那就是只为了他们管理的便利。”
1月27日的上述研讨会上,一位学者向《中国经济周刊》转述他咨询铁路部门人士得到的答复:通过身份证件及电子购票信息核查旅客是否购票,目前在技术上没问题,不过该人士坦言这样做势必增加铁路部门的管理成本,“一到春运、假期,铁路运输动辄2亿多人次的客流量,全年平均也是每天几百万人次,每天有多少丢票的?如果都要处理,时间成本、人工成本相当巨大。”
此前,湖南乘客何奎状告广铁集团一案,法院判令广铁集团退还补票票款,而没有支持何奎提出的退还2元补票手续费,及索赔1元的诉讼请求。这正是考虑到,何奎未尽旅客应妥善保管车票的义务,给铁路检票人员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成本,其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在此案的庭审过程中,广铁集团的辩论理由也道出了铁路部门的担忧:在当前发达的科技下,短信和邮件均可伪造和转发,内容能随意编辑,铁路部门在查证这些证明信息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记者就此事致电国家铁路局及中国铁路总公司,截至发稿时未得到答复。
编辑:罗韦
关键词:补票 消费者 消保委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