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捍卫汉语纯洁性须区分语境
【尖锋话题】
当下汉语的最大问题并非“过度网络化”,而是在最不应该“网络化”的某些层面上,出现了令人遗憾的失范现象。
互联网对社会文化的冲击和解构是全方位的,语言也在其列。近日,又有政协委员呼吁“减少网络语言污染,维护汉语的纯洁性”。类似的诉求已不新鲜。从中国人可以上网那天开始,新的网络语言便层出不穷。有一些字句的确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用语,绝大多数则在短暂的“风靡”后迅速被淡忘。前段日子有人搞了个怀旧式的调查,问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些“古老”的网络语言,像“恐龙”、“冲浪”、“美眉”、“伊妹儿”等,对于今天的网民而言已十分陌生,而它们的流行也不过就是十几年前的事。
汉语是一种美丽而深邃的语言,以汉语为母语的同胞都会赞同这一点。维护她的正统性和纯洁性,自然也是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如今社会舆论对这一议题的讨论,却时常呈现出两种极端的倾向:要么陷入某种“原教旨主义”,痛心疾首于汉语被辱,并主张对网络语言予以全方位“剿杀”;要么持有某种“虚无主义”的态度,觉得这些遣词造句的事不过无关宏旨的小细节,不值得神经过敏。这两种倾向均无益于问题的厘清和解决,而只会让这场切中肯綮的文化论争演变成党同伐异的口水战。语言大多历经千万年发展,有其自洽性,也有其流动性,因此无论过度放任还是过度保护,都是违反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的。
语言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也有多个层面,严肃的学术探讨和知识生产需要语言,轻松的日常言谈和打情骂俏也需要语言,故而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考虑到语言及其文化内涵的多个面向。当下汉语的最大问题并非“过度网络化”,而是在最不应该“网络化”的某些层面上,出现了令人遗憾的失范现象。比如“屌丝”、“撕逼”这种明显带有粗俗猥琐色彩的网络用语,我们却频频看到严肃新闻报道、身份显赫的社会精英,甚至代表着知识生产最前沿、最纯粹部分的学术著作中,也充斥着类似的字眼,这就越过了“红线”。
因此,在维护汉语纯洁性的问题上,区分语境和场合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在官方的、严肃的、公共性的文化表达领域,理应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持极为谨慎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一贯为自己的语言骄傲的法国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其政府明令禁止在官方文件和正式出版物中使用外来英语词e-mail,而要用规范的法语表述courrier électronique,但这无碍于普通老百姓在日常言谈中爱用啥用啥。
当然,从总体上看,当下的知识界人士、媒体从业者和绝大多数国民是缺乏母语保护意识的,这一点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使用网络语言应当是一种出于修辞目的的选择,而非进行意义表达的唯一技能,但我们却在太多时候看到人们离开了网络词汇便陷入词不达意、语句匮乏的状态。因此,把“捍卫汉语纯洁性”确定为互联网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项核心议题,很有必要。
□常江(中国人民大学教师)
编辑:水灵
关键词:汉语 纯洁 语境 汉语网络化


江西鄱阳湖湿地现“瀑布”景观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过街天桥坍塌致多人死伤
武汉大学樱花绽放
阿土伊格四国将加强反恐等领域合作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辞职
新西兰纪念南岛地震七周年
吉林现50根2.5米巨型“糖葫芦”吸引游人拍照
汶川地震十周年图片展在欧洲议会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