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所有人的春运”仍然在路上
对于春运,铁路无疑还是压力聚合之处,也是能否顺利回家的关键所在,不奢望管理者和归乡者置身同一趟列车,但希望改变真实地发生
流动的人最有资格回到故乡。一年一度的“大迁徙”又将开始,这就是2015年的春运。2月4日,立春,为期40天的春运正式启动。初步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全国公路、铁路、民航旅客发送量将达28.07亿人次。铁路部门预计,铁路春运将发送旅客2.89亿人,同比增加2647万人,增长10.1%,日均达723万人。为了方便旅客出行,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去年11月底已完成全路春运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并从2014年12月1日起将图定旅客列车预售期逐步延长至60天。
仿佛是一种惯例,民间以专属的方式表达“每一个人的春运”。比如,今年春运尚未开启,有关“千里骑行”的消息再度被媒体报道——2月3日,大量的农民工已经开始在广东珠三角地区骑摩托车,返回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过年。如同往年一样,节后他们又将返回广东,来回跋涉近1000公里,风雨兼程,万般艰险。年复一年,“千里骑行”照例发生;年复一年,日暮乡关仍在路上。
或许不用再列举,因为有一种事实依旧确凿:社会在发展,可供选择的回家方式日益增多,春运本身的悲情色彩的确在减少,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回家依旧是需要体力并且很可能遭遇狼狈的一件事,“所有人的春运”仍然在路上。
这部分人群的代表,无疑就是学生和农民工。得益于史上最长的寒假,今年大学生放假稍早了些,进而不必与拥挤的人群争座回家。但是,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一切可能并无异样——不熟悉网络,抢票困难,回家太远,费用太贵,那么,“千里骑行”就会成为一种选择。
亿万中国人艰难流动于冬天的大地之上,促使人们不得不深思这种难以消弭的必须承受之重。人们当然深知,中国式春运与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和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失衡有本质关联,但作为直接的运载主体,交通部门永远是春运的“第一责任人”。
原先的铁道部已换脸成为铁总,由部门到企业,这是改革的大手笔,但改革的成果,最终要由乘客的切实感受来评判。特别对于那些“只能”依靠铁路回家的人们来说,其改革和市场化运作,理当更多眷顾和聚焦他们。
我们会拥有更好的春运吗?这几乎是整个国家的重复发问。客观地看,作为转型中的人口大国,中国式春运在短期内,还无法达到社会期许中的治理状态,但眼前一些急迫的问题需要正视和解决。如果说前些年的焦点还主要集中在“买票贵”与“买票渠道单一”上,时至今日,这种最原始的供需矛盾已经缓和,如何让所有人都能无障碍地买到票,不用太拥挤地回家,已成了当下铁道部门最急切的任务。换言之,兑现春运中个体的权利与尊严已刻不容缓。
在路上,在改革,在困境。所谓春运,出发是为了更好地抵达。最远之处乃故乡,比故乡更咫尺天涯的是时光。用比一年更长的时间来看春运,它是一种被隐喻的符号,更是观察改革的深沉视角。在路上,在人堆中,没有经历过中国式春运的人,永远难以感同身受那些寒冷中的忐忑和焦虑。对于春运,铁路无疑还是压力聚合之处,也是能否顺利回家的关键所在,不奢望管理者和归乡者置身同一趟列车,但希望改变真实地发生。因为所有的艰难与改革逻辑,一直都流动在大地上。
编辑:水灵
关键词:春运 在路上 铁路 买票难


江西鄱阳湖湿地现“瀑布”景观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过街天桥坍塌致多人死伤
武汉大学樱花绽放
阿土伊格四国将加强反恐等领域合作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辞职
新西兰纪念南岛地震七周年
吉林现50根2.5米巨型“糖葫芦”吸引游人拍照
汶川地震十周年图片展在欧洲议会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