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环境保护岂能在源头腐败
■ 观察家
在外界印象中,环保部门似乎是“弱势部门”、“清水衙门”,何以近年来也成腐败多发之地?这是源于环保部门近年来扩权的同时,相应的权力制衡设计没有跟上。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2月9日,中央第三巡视组向环保部反馈了专项巡视情况。巡视组指出,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环评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者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目牟利;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环评机构资质审批存在“花钱办证”现象,后续监管不到位;把关不严、批而不管、越权审批不仅导致污染隐患,而且加大权力寻租空间。
中央巡视组的反馈,说明环境保护的源头存在大面积腐败。环评既是环境保护的第一关,也是规划和建设的第一关。这一制度关口被污染,影响的不仅是环保领域,而是整个经济大局。过去,在外界印象中,环保部门似乎是“弱势部门”、“清水衙门”,何以近年来也成腐败多发之地?
一方面,源于环保部门近年来的扩权。环境保护的严峻态势,要求加大环保部门的执法规格和权限。以环评一票否决权核心,环保部门权重渐趋加大,这是应该的。另一方面,在扩权的同时,相应的权力制衡设计没有跟上,强化环评一票否决权的刚性,往往异化为自由裁量权的强化。环评审批、环评技术服务由此成为设租寻租的工具。
就一般逻辑而言,对腐败现象从严惩治,同时强化权力约束机制,是遏制环评腐败的应有之义。但问题在于,尽管目前已经形成了从严治腐的政治态势,相信中央巡视组发现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但是,如何强化对环评的日常权力约束,仍然是一个难题。如果降低环评的权威性,环境治理和经济调控可能失去一个有力抓手;如果不降低其权威性,在机制内隔绝腐败,又非易事。
解决之道不必仅寄希望于权力善用,还应寄希望于外部力量。环境治理本来就是公共治理,仅靠环保部门难以完成这一工程。因此,在强化环保部门行政权的同时,应该强化社会力量的参与权。民众环保权利越能扩大,环保部门的压力越小。
此外,环保部门应尽可能与环评技术服务市场脱钩。能够由市场解决的事交由市场解决。鉴于许多重大环评项目通常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因此,环保部门在该离场的地方离场,更有助于环评的客观中立性。
中央巡视组巡视后,环保部将进入整改阶段。最彻底的整改,是对环保机制系统性改革,把自身从利益关联方中抽身出来。相信,这也是社会公众的希望。
□徐立凡(媒体人)
编辑:水灵
关键词:环境保护 源头腐败 环保部门


江西鄱阳湖湿地现“瀑布”景观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过街天桥坍塌致多人死伤
武汉大学樱花绽放
阿土伊格四国将加强反恐等领域合作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辞职
新西兰纪念南岛地震七周年
吉林现50根2.5米巨型“糖葫芦”吸引游人拍照
汶川地震十周年图片展在欧洲议会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