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莫把催婚当负担
原标题:人民日报民生观:莫把催婚当负担
从某种意义上说,催婚是老人和子女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一个话头
“你也老大不小了”“有女朋友吗”“啥时候结婚”……过年,对一些单身人士来说,比春运还烦人的是家人的催婚,有人为此甚至不愿回家。
为什么会有人发出“每逢佳节被逼婚”的感叹?一句话,两辈人之间话语体系拧巴了,螺丝拧不进螺母。
从老人角度看,一年好容易见孩子一次面,说什么?孩子的生活环境不清楚,工作内容不知道,社交情况不熟悉,没法儿就此展开话题。“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瞧,鲁迅回家,跟长辈也没啥话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那么,家之大事,则在业与婚。如果孩子还单身,父母能聊的主题恐怕只有婚姻大事了。
从子女角度看,找不到另一半的原因很多。但是,职场压力、居住不易、挣得太少等问题让年轻人的生活非常“充实”,上班忙工作、加班忙工作、回家忙工作,没工作的话可以消遣时光的地方、花样很多。所以,只要不刻意去想婚姻问题,完全可以当一个“快乐的单身汉”。
反观我们的父母,世界在远离他们,社会在远离他们,孩子在远离他们,疾病、孤独、寂寞却在走近他们。
我奶奶长期卧病在床,有一年过年我回老家,她说手上扎了个刺。我就仔细端详,没找到。但她坚称手上有刺。我拿着手电端着她的手上上下下、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可还是找不到这个刺。后来我爷爷说,她是想找话头跟人说说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催婚好比我奶奶手上的刺,是老人和子女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一个话头。子女也许听腻了,听烦了,听厌了,但要看到,父母能和我们说的话在今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少了。哪怕是不入耳的话,将来想听都听不到了,更何况这种关心我们终身大事的话,有什么听不了的?为什么不把这种交流当作和父母沟通的一座桥梁?找不到对象,和爸妈多说说自己的实际生活、思想状况、工作环境,解释的过程就是和他们谈心的过程。别怕爸妈不愿意听,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他们会把我们的话——不管多么无聊透顶——真心当回事,恐怕只有他们会把我们的事——不管多么鸡毛蒜皮——真心当回事。
所以,家人催婚,可以是一件很烦心的事,也可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13日 14 版)
编辑:水灵
关键词:催婚 剩男剩女 幸福 孝道


库尔德地区禁飞令解除 6个月来首飞国际航班
英国42岁祖母骑摩托游遍七大洲
南京鸡鸣寺路“夜樱”烂漫
缅甸总统吴廷觉辞职
叙首都大马士革遭火箭弹炮弹袭击35人死亡
伊战爆发15周年后的巴格达
鄱阳湖进入第17个春季禁渔期
西班牙海鲜饭飘香巴伦西亚狂欢夜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