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梁家河牵挂”蕴含的时代课题
干部“不忘本”,追问的是权力的伦理:公权姓公、公权为民;“不忘贫”,昭示的是发展的伦理:不因样板忘记短板,不让“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让人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对共产党人来说,宝塔山、延河水总是心灵深处最为神圣的风景。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考察调研,第一站,去的是当年插队的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带着家人看乡亲,浓浓的陕北乡音,随和的交流,细致的关心,一幕幕场景所汇聚的情感暖流,在人们回家过年、亲人纷纷团聚的时刻,具有激荡人心的力量。
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深情感言中,有一句话打动了很多人: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此心安处是吾乡”,不管走多远,也不论阔别多久,有一种牵挂总能穿越千山万水。
十五六岁来到黄土地时的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的坚定自信,梁家河岁月见证着感情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信念的树立。正是在这里,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开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远行。这是情之所系,更是志之所立。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某种意义上,“梁家河”象征着一代人共同的成长历程。当年那些血气方刚的后生们,在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的摸爬滚打中,在挥汗耕作、挑灯夜读的艰辛日子里,了解了现实,亲近了人民,坚定了理想。个人的成长轨迹,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命题。正如那首《父老乡亲》唱的,“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共产党人的根与本,就深植于人民群众之中。
去年,在福建古田,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家留下一道思考题: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不管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路,还是执政党的发展历程,都伴随着关于本源的思考、指向初心的拷问。回到梁家河,叫出小名的亲切呼唤,并肩坐在土炕上的嘘寒问暖,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深厚的情义,也看到了共产党人不变的本色——“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
陈毅同志说: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现实中,一些干部随着职位升迁,官气越来越重,架子越来越大,态度越来越冷漠,结果是官越做越大,离群众却越来越远。至于那些“替谁说话”的谬论、“朝上看”的定势、与民争利的行为,更是错乱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垒起了一堵堵无形的墙。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从不封路、不清场的细节改变,到反“四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拆除心墙、补足钙质,让广大党员干部激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基因。干部“不忘本”,追问的是权力的伦理:公权姓公、公权为民。拧紧思想“总开关”,“心中有民”是至为重要的一环,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干部才能分清公与私、明确权与责,做到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
造福立根群众,最终是为了造福群众,尤其要看能不能啃下那些造福民生的硬骨头。梁家河村曾经“种一帽窟窿,收一鞋窟窿”,在中央帮扶、干部群众努力下,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从发展的视角看,梁家河村既是农村地区,又属于革命老区,土地贫瘠、条件较差,当地的脱贫致富过程很有代表性。“梁家河”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它牵动着重大的发展课题。梳理两年多来总书记考察的足迹,一个重要脉络就是不断深入农村和贫困地区,从太行深处,到以“苦瘠甲天下”闻名的甘肃定西,从湘西山区到云南鲁甸地震灾区。这些地方的情况千差万别,但普遍面临着扶贫开发的重任。
“不忘贫”的背后,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发展谋划,是“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的公平追求,是“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心灵充满温暖”的民本情怀。这种牵挂,昭示的是一种发展伦理:不因样板忘记短板,不为光鲜忽视底线,不让“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让人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把心安于此、把劲用于此,干部就有了思想的定力、前行的动力。
编辑:水灵
关键词:梁家河 牵挂 时代课题 不忘本 陈毅


库尔德地区禁飞令解除 6个月来首飞国际航班
英国42岁祖母骑摩托游遍七大洲
南京鸡鸣寺路“夜樱”烂漫
缅甸总统吴廷觉辞职
叙首都大马士革遭火箭弹炮弹袭击35人死亡
伊战爆发15周年后的巴格达
鄱阳湖进入第17个春季禁渔期
西班牙海鲜饭飘香巴伦西亚狂欢夜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