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民国汉君壶瓷器收藏鉴赏
来源:收藏快报
紫砂器的盛行是因茶而起,故而时至今日,虽然紫砂器种类众多,有文房雅玩、碗盘盆瓶、雕塑摆件……,而茶具仍是最富代表性。紫砂壶不仅可以沏茶,也能传播饮茶文化,因为壶上陶刻大多与茶相关。今天要介绍的这一持汉君壶也是如此。此壶用料精细,泥色匀润,做工精到,线条挺括,有骨有肉,不臃不坍。壶体通高8.5厘米,壶身腰部平圆,肩腹收敛,嵌盖平整,与壶口相合紧密而通转,钮作桥形,耳把弯流作暗接,与壶身浑如一体,显出作者功力不俗。壶的造型古雅简洁,器身装饰也格外素雅,在壶身中部平直的立面上施以陶刻,一面刻折枝梅花,下刀简洁利落;另一面镌七言诗句:“瓶悬金粉师应有”,字迹清瘦劲挺文气十足,陶刻署款:跂陶。翻过底面,可见圈足内一枚圆形印款:金鼎商标,壶盖内亦有一方款:熙臣。
刻者跂陶,即吴汉文,乃金鼎商标所有人,吴德盛陶器行老板,清末民国著名陶刻家。吴汉文是一位文化品位很高的陶艺家,民国时期曾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交往,于右任曾为其作品题款,以示欣赏。熙臣姓王,民国年间宜兴制壶名工,曾受聘于吴德盛制陶,亦曾往上海铁画轩制作仿古紫砂器,其作品以精细著称。此壶当为王熙臣受聘于吴德盛时制品,高手制作,名家陶刻,十分珍贵。
此壶铭文不似一般壶铭直白,需要观者用心领会。佛说世间万相皆为虚幻,是五浊恶世也是佛国净土,依众生修为不同而所见不同。壶与人之间有互动,你对它认识多少,它带给你的情趣就有多少。“瓶悬金粉师应有”句出北宋诗人林逋所作《尝茶次寄越僧灵皎》,诗作全文为:“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恰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筯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和松色劝三巡。”
林逋(967—1028),字君复,这个名字在今天不太为人熟知,他的另一个名字:林和靖,知道的人就多些,这“和靖”二字是其逝后宋仁宗赐与的谥号,而称和靖先生又不如说“梅妻鹤子”影响更为广泛。这位和靖先生学养深厚,性情恬淡,一生不仕亦不娶,只与高僧诗友往来,青年时代漫游江淮,中年后隐居于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每有客至,童子即放鹤高飞,驾舟游于湖上的林逋看见,便棹舟而归。
林和靖一生不求闻达,善于书画长于诗文,却随作随弃,不欲以此扬名。幸有旁人存心记录,才有现今留存的300余首诗作。他诗中关于茶的名句不少,“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也是紫砂陶人热衷使用的砂壶铭文。这首《尝茶次寄越僧灵皎》主题是品茶忆友。诗中提到的白云峰,在杭州上天竺山最高处,昔有白云寺,白云茶即产于峰下。“瓶悬金粉师应有,筯点琼花我自珍。”是和靖先生对僧人灵皎所说。宋时饮茶不是一件简单事,所用器具种类繁多,有风炉、汤瓶、茶盏、匙、筅等,还得有碾茶为末的碾和筛选茶粉的箩等工具。瓶悬金粉,约指越僧灵皎饮茶时所使用的涂有金粉的汤瓶。古代饮茶风行一个重要原因是因寺茶而起,禅茶一味嘛,寺僧饮茶的工具也极为讲究,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那一套多件唐代鎏金银茶具真正令人叹为观止,越僧灵皎用的或许没有那么精美,从诗中可知瓶上也敷有金粉。和靖先生饮茶没金瓶可用,他也不以为意,看着茶盏中浮起点点琼花已是心满意足了。宋时点茶以茶筅在盏中搅动打出茶沫,乳花、琼花、雪乳、雪浪皆指茶汤经搅拌后所起的沫饽。不在意用具奢华与否,只关注茶汤本身,这也是和靖先生冲淡性情的体现。
一只看似平常的紫砂壶,就这样低调地散发着不尽的内涵,认识它,读懂它,让人享受到玩壶的真趣。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民国汉君壶瓷器 收藏 鉴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