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从宋代花鸟小品到现代花鸟玉雕
来源:上海商报 作者:陆华
这是一块圆润白洁的个性籽玉,天然包裹着一层美丽的皮色,精致神灵的工艺由深渐浅的表现着美好愿望,丰富的层次点出一个富有意趣的主题,而整体构架艺术的表达出文化内涵,然后就是越玩越散发的丝丝温暖,在掌上、在心中、在回味里……我想,我的作品跟自己的生活、经历、性格和爱好有关,它可能是鸡、鱼、花,也可能是鸟,这就是我梦想的作品,那么生动,那么唯美,那么艺术。
花和鸟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它们无处不见,无所不在,与人类朝夕相伴,因此,在远古时代,花鸟就时常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进入阶级社会之后,花鸟画成为工艺美术的一部分,常在各种屏风、器物或装饰品中出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开始从工艺美术范围中独立出来,已出现了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艺术家。唐代之后花鸟画更加流行,出现了薛稷、边鸾等花鸟画名手,同时,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花鸟画,也正式产生了。从此,花鸟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科登上了画坛。
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花鸟画不只是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更是集中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艺术家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比起人物画和山水画来说,花鸟画可以算是一个晚熟的生命,尽管她最初的出现比人物画和山水画都要早得多,但直至唐代,她才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诞生于画坛。经过五代的发展,花鸟画到宋代终于走向成熟并出现繁荣。宋代花鸟画在应物象形、意境营造、笔墨技巧等方面都臻于完美,其清心雅丽、工致逼肖的风格特点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上之新风。宋画,尤其是宋代的花鸟小品,即使在今天这个国力上升、民生渐富的时期,当我们见到这些杰作,仍会对那个时代心怀激动、胸怀敬意、屏息惊叹。我对花鸟玉雕的审美追求便是从宋代小品开始的。
暗香清啼方寸之间
宋代小品画以团扇和画页为主,既在题材、笔墨、风格等方面,与画坛总体发展相趋同,又在立意、构图、意趣等方面,展现出自身小品特色。作品往往选取最精彩的局部情景,运用特写式的近景布局,精细地刻画主体物象,简洁而鲜明地传达出对象之形与神、作者之情与趣。小品画幅虽小,但内涵丰富,艺术精湛,以小见大,内容也是“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这些局部放大、近景特写、精细刻画、重形传神的表现手法,使宋代小品画别具情趣,十分适合于在手头案边细细品味。
我一直以为,把宋代小品画的表现手法在花鸟玉雕上实践是再适合不过的。与小品画一样,玉雕的材料规格不定,有方有圆,但画面往往也被限制在咫尺之内。花鸟玉雕空间虽小,雕刻者绝不能轻心率意,应该发挥想象和创造性的构思,精巧洗炼地使用雕刻技巧,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艺术家的情趣和感悟,反映出时代的气氛和情调。
不可否认,自己在花鸟玉雕的创作上,受宋画影响最大。宋人的很多作品都源自对物象的深入体察,画史至今留有宋徽宗赵佶让画院诸人在宣和殿绘孔雀的轶事。宋代的花鸟画之所以得到空前的发展,是与皇家的提倡分不开的,赵佶本人就是此中高手,他的画作《腊梅双禽图》、《瑞鹤图》和《芙蓉锦鸡图》等,都章法别致,生动有韵。在宋徽宗的大力倡导下,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在我看来,工笔画与玉雕也有相通之处,同样可以把物象表现得十分精致、生动,但缺点是容易显得太繁琐、太匠气。于是,我又把目光投向了南宋四家中的马远,此人有“马一角”的别称,因其喜作一角式的构图。比如马远的《梅石溪凫图》中画山崖侧立,腊梅倒垂,薄雾蒙蒙的涧水中,一群野鸭正在游戏。山石以其典型的斧劈皴法画之,方硬峭拔,与用笔轻快、毛羽松蓬的野鸭形成鲜明对比。画面呈典型的对角线式构图,岩石、梅树都偏居画面的左上部分,梅树枝条的走势更强调了此种布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鸭,既起到了平衡构图的作用,又是画面中的点睛之处,一片“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景象,无限生趣跃然绢素。从其作品中不难看出,马远擅长将自然景物浓缩凝练,山之一角,林之一隅,诗意盎然,意境深邃,以此借鉴在花鸟玉雕上,便能创造出简洁而丰富,重点鲜明的作品。
祥瑞随喜太平祥和
这些年做玉,与玉结下了一种特殊的缘分,也接触了一些爱玉的朋友。他们对玉的敬仰心态,对玉的呵护备至,对玉全部情感的投入,都让我感动。这不是因为玉的价值连城,而是因为它能走进人的心灵深处,与人结缘,与人为伍,能够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
早在三千多年前,精美的玉器制品已在当时的上层社会风行一时。君子佩玉不但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品格,自然地也有着自我提醒和约束的意味。往事越千年,今天人们对玉的追慕却一如既往。收藏,把玩,佩戴玉器者与日俱增,而且越发狂热,佩玉正在重新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
当你的肌肤触及温润莹泽的美玉时,心灵得到一种净化,自己的人格品性能像戴的玉一样美好。所以在玉雕的题材上,吉祥图案被广泛运用,使玉传递美好信息,表达心灵期盼,帮助人们在获得美感的同时,从心理层面、社会生活层面树立信心,体验丰满。人们通过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器具物品,或用人物、圣人、神仙、菩萨、罗汉及神话、传说,或用字符、图案、文字、谐音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追求、寄托、希望和向往等。我在创作花鸟玉雕的时候也常会融入一些吉祥的含义,为作品讨个“好口彩”,这不但是审美需求也是市场需求。
说起吉祥图案,就不可避免地谈到花鸟作品的寓意性。从部落的图腾到作为“祥瑞”的象征是早期花鸟图案所体会的思想内容。因此,可以说花鸟艺术从它的萌芽时期起就具有一定的寓意。人们塑造出灵巧动人吉祥的征兆、幸福的象征的凤凰,同样具有寓意性。凤凰是想像中的神鸟,它的形象被描述为:“天老(传说中皇帝的臣子)曰: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虎背、燕、鸡啄,无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处。过昆仑,饮砥柱,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这样一种并不存在的异物,在玉雕艺人和民间画工的塑造下,居然生动感人,似乎真是现实可能存在的神鸟。因此,花鸟作品不只是在客观地表现现象的形态,它既能引起观者的某种联想,也意味着作者表现了主观的相同的认识。
现代情怀回归唯美
花鸟由最初的图腾崇拜,至“粉饰天下太平”,抒写性灵,花鸟作品的主题,在本质上是表现自然万物在一定的机缘中,在艺术家“万趣融入神思”之后,以“意”为本体,表现自然机趣的千变万化与人们的思想情感的观念关系。换言之,花鸟作品的主题,即依托自然物象的千变万化,将审美主体的思想感情亦即“意”或“心”,有时也称为“情”寄托于对自然界的花草鸟虫的审美再造。中国艺术旨在表现人的主体精神。花鸟作品必须通过对物象的审美再造,才能再现艺术家本身内心世界的“宇宙”。
玉雕创作的终极目的,是体现出玉的美,真正美的境界在于宇宙精神的关照,而不是形式世界的描绘。借用我十分推崇的“唯美画派”理论:艺术要随着人们对美的认识发展变化而变化,以创作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更美更好的艺术作品。“唯美画派”就是要用画面,展示优美、和谐、平静,引发人们的情感,这种优美感使人愉快轻松,无拘无碍,心理状态带到平衡,即“顺情合理,悠然自得,轻松柔和的感受”。我一直在考虑,花鸟玉雕应该怎样表现才能达到这样的美感?终于有一天有两个字在我的脑海里闪过——“情怀”。今天我们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人们在奋斗中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城市丶社区丶家庭充满着鸟语花香,一鸟一花往往带给人们温柔的关怀和平静的心态。我的这种思想引导着我的创作回归人和自然的关系,走向记忆中那些难忘的画面,走向那些闪耀着生命光彩的植物和动物。我认为那才是最鲜活、最本源、最能感动人的地方。
浓郁的人性情怀正是我所追求的独特审美和风格,或许我表现的是最普通的生活场景,配景也都是梅兰竹菊丶荷花等平凡的景物,但是质朴、温馨的画面,富有寓意的趣味,对生活的思念和回归自然的感觉,无不蕴涵其中,相信一定能唤起一部分人的心理共鸣。
花鸟玉雕的审美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托物言志”就是其终极的价值指向。在某种意义上,花鸟玉雕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是艺术家参于悟道的载体,把对大自然的生机和灵趣的感悟,变成人造的心灵的真实,即变现为人们创造出来的感性直觉形态。所以说,艺术家自己心灵的“宇宙”,是一个理想化,具有浪漫色彩的有别于自然客观的集真、善、美于一体的以另样方式存在的世界。而“情怀”就是我内心中最本质的唯美。
其实,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花鸟作为独立的表现对象是中国首创的,而且至今长盛不衰。审美的大境界,诉求的大意象,借喻的精细化决定着中华文化的体验走向。人的精神和自然的物质往往决定着文人倾诉的倾向,那种四季花朵和的四时鸟虫开开落落、生生世世的常态,对应着人们对生命刹那灿烂、刹时败落的无奈,让人时时快乐、感叹、珍惜和回味。唯美花鸟玉雕奢想让这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号停止询问,让唯美情趣一次一次随意绽放出绚丽花朵的,让唯美人生伴随每个人每一天都充满着快乐的心境……这就是我思,我愿的梦想。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宋代 小品 玉雕 花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