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两会评论 两会评论
防止药价虚高不能仅靠专家“砍价”
原标题:钱桂林:防止药价虚高不能仅靠专家“砍价”
近期,湖南省由政府主导的药品招标采购中,聘请60名专家对药品进行“砍价”,来自全国的3000多家企业展开PK。专家报的部分产品价格比企业报价低20%,有的产品降了50%。然而,专家“砍价”,药企“肉疼”。针对此事,百余家药企上访抗议,还有药企围堵专家,集体“报复性”弃标。(2月28日《京华时报》)
部分药品价格比企业报价低20%甚至50%,专家如此大刀阔斧的“砍价”,难怪药企会反应强烈,乃至于药企太“肉疼”了而引发上访抗议、围堵专家、集体“报复性”弃标。
药品市场价格混乱,出厂价虚高,一些药品价格高得离谱,让百姓实在难以承受。媒体曾曝光四川一家公司生产的癌症辅助药芦笋片,出厂价15.5元/瓶,在没有参与湖南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情况下,药品违规以185.2元/瓶的价格出现在湖南省招投标平台直接挂网采购,湘雅二医院依照政府对芦笋片的定价185.2元/瓶进行采购,零售时顺加15%即213元/瓶对外销售。药价“虚火旺盛”,由此可见一斑。
湖南省在政府主导的药品招标采购中,聘请60名专家对药品进行“砍价”,此举初衷绝对不错,有利于降低虚高药价,让药品采购回归正轨,从而让利于民。但光打“直钩拳”不一定能真正见效,像某些药企就针对专家“砍价”而上访抗议、围堵专家、集体“报复性”弃标。可以讲,政府与药企展开了激励的博弈。由此不难看出,要想让药品真正回归理性价格,让百姓看得起病、买得起药,政府还得打“组合拳”,譬如完善政府药品定价机制,由物价部门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格局,切断药企对于医院、医生的利益输送;完善药品招投标体制,不搞“一刀切”等等。
民生无小事,更何况是事关亿万百姓看病买药的大事呢?政府让虚高的药价真正降下来,不能仅仅依靠招标时的专家“砍价”,得有防止药价虚高的约束和惩戒机制,让药企不敢虚高、不能虚高、不愿虚高。
编辑:水灵
关键词:药价虚高 专家 砍价 药品市场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