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两会评论 两会评论
就该给环保部长适当扩权加压
今年“两会”期间,环保部长可谓如坐针毡。新近的消息是,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议案,建议环保部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通不过则部长辞职。此一建议很“大胆”、很“解气”,又颇具可行性。
环保部长是政府部门要员,其任免权在人大。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就公众迫切关心的环境治理问题,要求环保部长单独向大会报告工作,有其合法性、可能性。当前,举国环境问题突出,今年1月份,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北京达标天气仅2天。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治理手段过软,环保部门执法不给力。
恕我直言,眼下环保系统普遍存在着鸵鸟心态。一些人在环境监管上止于“走程序”,发现排污、排放,环评不达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就是下下整改通知书,开开罚单,煞有介事地喊一嗓子而已。至于对方听不听,改不改,落不落实,不大愿意去追究。追究下去,也许会有很多阻力,徒增很多麻烦,于是干脆绕开。“只要把程序走到了,追究不到自己的直接责任就成”,这样的作风不矫正怎么行?还有些人已然把“无效执法”看成常态,习惯于拿自己当“吉祥物”、作摆设,这样的心态不根治怎么行?
应当承认,环保执法有其难度。一些部门、一些地方对“环保与发展的辩证统一性”缺乏认识和认同。有的官员骨子里始终认为“环保影响发展”,口头上对环保高度重视,实际上仅仅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葱姜蒜末,当环保与发展发生冲突时,总是牺牲前者。打招呼、批条子、下指示,给违法企业撑伞开道,任其荼毒苍生,末了,还美其名曰“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实在是荒唐得很。发展的目的不是数字上的好看,不是短期的虚惠,而是人的生存品质的切实改善。在这个问题上拎不清,要么是自私自利,不恤百姓,戕害人民,要么是情商、智商以及价值观有问题。而这恰恰是环境治理无力感的症结所在。
于是,这又引出一个问题:如何让环保执法硬起来,不受制于地方?有效途径就是给环保部门扩权。现在各级环保部门都隶属于同级政府,人财物掌握在地方手里,地方政绩冲动之下,环保执法多遭掣肘。而在美国,环保局局长由总统直接任命,所辖机构包括华盛顿总局、10个区域分局,直接对白宫负责。在澳大利亚,法律授权环保局官员广泛的调查权、应急权,还设立了专门的环境法院,保证执法的独立性。眼下,环境问题这么突出,我们能不能借鉴国外经验,参照我国工商、质监的管理模式,对环保部门实行中央垂直管理,给他们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环境治理固然不能局限于扩权,但权力与压力具有匹配性。眼下,新环保法已经实施,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如果再给环保部门适当扩权,想必他们会有所建树,让人们看到告别雾霾天的希望。倘不能如此,环保部门一众官员就必须承担责任,倘有相当数量的人大代表不满意,环保部长就当去职,没有理由可讲。明确这一点对环保部门而言是一种倒逼、一种压力。很多时候压力就是动力,在环境治理上,中国欠缺的就是一股子强劲动力。
编辑:水灵
关键词:两会 环保 部长 环境治理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