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也要“互联”

2015年03月06日 18:48 | 作者:顾意亮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原标题:周汉民委员的“加减、乘除”算术题: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也要“互联”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顾意亮) 3月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进入小组会议的环节。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委员的发言不乏妙语如珠,更不乏“意味甚浓”。周汉民委员以两道算术题起头的一番言论,让人听来颇有些对现有社会经济领域内矛盾现象的“豁然开朗”。

  “互联网正在并且将以更快的速度、更深的渗透度改变现有生产和生活方式,未来‘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将是互联网改变世界的高潮期,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周汉民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我看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是简单地、零散地利用一些技术手段,而是要配合现代的理念、体制、模式、方式方法和资源配置,从而去破解一系列经济社会难题。一句话,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也要‘互联’”。

  “没有现代的理念和体制,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大打折扣,甚至添乱。”周汉民先列举了一道“加减法”:比如,行政审批,本来是用纸质材料,因为繁琐,当事双方都会简化操作。使用网络和数字技术后,本来的“减法”竟然成了“加法”——原来一套程序变成两套程序,材料要求更为繁琐复杂,无论是人力成本、物质成本、时间成本不减反增。

  “再有,面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各方要求监管的呼声不断,为此,制定了监管办法,但这个办法体现的是传统思路,监管主体是传统的多个部门,监管手段依然是传统行政措施,”周汉民感慨地说:“本该是做‘除法’,结果却做了‘乘法’,其发展的野蛮性和破坏性的一面倍增了,反而增添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周汉民认为,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跨界性,现有条线管理体系无法实现对其行业管理的全覆盖,为此,需要建立能够履行相关条线日常综合协调职能的枢纽型工作机制;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开放性,现有封闭式管理体系无法实现管理的高效性,为此,需要把过去作为“特例”的“会诊”式管理手段转变为常态化管理模式;基于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领域的快速性和爆发性,现有源头管理模式无法实现过程的全覆盖,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事中监管和事后可追溯监管机制。

  周汉民还提出,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进入具有突破性,传统的准入管理无法应对千军万马无孔不入的市场进入行为,又缺乏场内管理措施。为此,政府相关部门的现有管理要从习惯于限制准入数量向监督进入后行为管理转变,让守法守德者留,让违法缺德者出,以此净化市场环境,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互联网 管理 时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