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原标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巨禄建言“粮食安全”
● 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2014年中国全年进口大豆7140万吨,同比增加12.7%,创下历史新高。
● 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社会稳定。切实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兴国安民的头等大事。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吕东浩) “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历届政府治国理政的战略中,都把粮食安全放在重中之重。”今年两会期间,曾在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工作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王巨禄对未来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表示了深深的担忧。王巨禄建议:“设立国家粮食安全特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现在1万多亿斤粮食生产的总量,距离我们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大。”王巨禄指出,在国际政治风云和市场千变万化的背景下,靠进口粮食终究保证不了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主要靠自己、靠改革的基点不能动摇。”
“仓禀实,天下定”。设立国家粮食安全特区,是王巨禄酝酿已久的想法。他说,这直接攸关中国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万万不可粗心大意、等闲观之。
王巨禄分析认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宜工宜商优势明显,耕地减少、土壤污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避免,粮食供给和需求矛盾日渐突出。西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年份居多,土地沙漠化短时间内也难以阻挡,每年又会有大量耕地在不断消失,实现粮食自给的难度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全国粮食总产76.1%的中部地区800个产粮大县良田不被侵占,保持优势,释放潜力,继续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王巨禄表示,借鉴其他行业和领域建立园区、开发区、贸易区的经验,戴上国家层面粮食安全特区的“帽子”,放宽政策、特事特办、创新发展,应该是一个重要的优先选择。
在具体实施环节,王巨禄指出了多条可行的路径。其中包括:
——通过立法程序延长土地承包期,在全国普遍进行的土地确权工作中,推动800个产粮大县的土地优先确权到位,真正让那里的农民放心长远发展,夯实务农种粮的基础。
——制定高标准农田规划,按标准、保质量限期完成能够抵御较大自然灾害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减少不必要的农业单项补贴,实行按土地产出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战略储备粮和向社会供应商品粮多少的高额补助政策。
——在各种特色经营主体纷纭众生的新形势下,重点鼓励和扶持农民自愿发展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公司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克服粗放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逐步向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
——制定优惠政策,改善发展环境,实行减负轻税政策,促进农村金融、保险、养老等产业的发展,吸引工商资本参与城镇化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制约农村长期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
“设立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特区是一个创新之举。”王巨禄建议国家责成有关部门专门负责特区建设,组织力量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方案,纳入国家“十三五”改革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动特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为广大农村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新经验。
王巨禄提出的另一个建议是,“十三五”规划中应把全国800个产粮大县的城镇化建设列为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点。他说,由于二元经济结构长期不得改变,产粮大县虽然贡献大,但发展慢、收入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重点抓好这些地方的城镇化建设,可以避免加剧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在更广阔的地区缩小城乡差别。
在王巨禄看来,加快产粮大县的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还有利于生产要素的相互流动和合理配置,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拓宽农民多元化的收入渠道,提高农民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增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城镇化建设是伴随生产力发展和产业集聚、社会全面进步逐步实现的。”王巨禄强调,要使产粮大县从现在只有10万人口左右的城镇,用20年至30年的时间发展到对农村有带动幅射能力的30万以上人口的中等城市,一定要面向未来,城乡统筹规划在先,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最重要。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粮食 安全 王巨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