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你的钱不要存在银行里” 委员热议银行混业经营

2015年03月06日 20:22 | 作者:孙萌萌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原标题:“你的钱不要存在银行里”——民建委员热议银行混业经营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孙萌萌) “有没有人研究过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啊?我们民建提了很多次混业经营好,现在有没有人在研究这个东西呀?”在3月6日民建界别的讨论会上,马培华委员的一句问话引来了在座委员的“竹筒倒豆子”。

  “银行业的混业经营已经是事实,但监管没有跟上。现在很多民间资产管理公司、理财公司没有经营金融的资格,有的披上‘P2P’的外衣,实际上进行的是线下实际交易。每天都有新的P2P公司出现,每天也有新的P2P公司破产。”

  黄泽民的话也打开了周新生的“话匣子”:“混业的意义对银行很重要,保险业进资本市场推进很快,已经没什么障碍了,主要就是银行。我们现在正在做银行利率市场化,根据国外的经验,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是要死一批银行的。那怎么办呢?国外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混业经营。现在证监会银监会都在‘默默’推进这件事。最近又有个消息说证监会要给银行授证券牌照,据我所知,不少大银行并不买账,因为大银行有自己的证券公司,但股份制的城商行很感兴趣。我觉得,分业走到混业是必须的,它对银行意义很重要。当然,很多人说到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国的银行出现问题是因为银行已经不靠存贷款来经营,而更多是搞衍生品,银行变成了投行。这一点是我们要注意的。‘银行是弱势群体’,这话有调侃成分,但却是搞银行的人发自内心的话。银行现在实际上很难受,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很多人不知道银行业竞争很激烈。前几年国家花了很多钱把银行救活了,如果还继续分业,金融改革不往下改的话,那就很难了。不是不可以做,是监管没跟上。一行三会的改革,现在还是‘蚕食式前进’。”

  “金融业改革的新问题还需要好好研究。”马培华继续周新生的发言。黄泽民听见,答言道:“实际上还是有人研究的。”

  黄泽民介绍,中国银行业的混业——分业——混业是有一定路径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工商银行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之后,实际上中国的银行就一直是混业经营,而到了1995年,情况就开始发生了变化:银保分离、银证分离、银信分离,后来连财产险和寿险都要分离。这样搞有当时的情况,但是实际上国内从来没有出现干干净净的分业经营。

  “发展到今天,混业经营基本上是三条路在推,一段时间分业经营分离得很干净,但国内的大银行‘心有不甘’,因为搞这么‘干净’有的领域它就没办法做了。因此,不少大银行跑到香港注册,采用‘出口转内销’的办法,以境外公司的身份来做。这是银行混业经营的一个路径。第二个路径是在几家著名的信托公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融集团,比如中信、光大,也是分业经营中没被‘干掉’的。第三条路即是‘一行三会’对混业经营的‘蚕食性推进’,比如银行控股券商、允许银行办租赁。总体来讲,发展最快的还是市场自身。相信大家都有体会,现在金融业态最主要的特征和我们年轻时的感受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年轻时有钱就存银行,现在有钱存银行都是傻瓜。”黄泽民说,“现在银行还是行业中最大的金融机构,但排名第二的既不是券商也不是保险,而是信托。信托是什么?信托的本质就是帮别人做财富管理。现在,信托业发展的很快,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帮别人做理财。券商和保险公司也在做。这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泛资产管理的时代。我们应该看到,民间资本不要说他好或者坏,但它的嗅觉是非常灵敏的。这个时代要从混业混业来讲,分业已经管不住了。所有金融机构都在做资产管理,本质上没有差异性。不止是监管部门要加强力度,对全体老百姓来说恐怕都要重新学习,否则你的财富就会被蚕食。我在上海跟参加参事会议的时候,就跟参事们说,你的钱不要存在银行里。”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银行 经营 业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