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何时不再“代购游”?
原标题:何时不再“代购游”?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孙萌萌) 这年头,有个酷好旅游的朋友就是有了走向世界商品的“通行证”,而夏岩就是我家的这张“通行证”。今年春节前他带着妈妈从日本旅游回来时,我去机场接机,那浩浩荡荡的场景让人啧啧:一老一小两位“劳模”推着两个巨大的行李车出现在机场出口,纸箱子堆得几乎看不见他俩的脸。我一数,这位“英雄代购”一共背回了6个电饭锅。
父亲曾有一位外交官朋友给我讲,在国内经济还比较困难的时候,谁要是出趟国,帮朋友“代购”也很常见,买的无非两种东西:国内无法生产的电器或小玩具、冰箱贴这类针头线脑。我们什么都能自己生产了之后,这种代购已有挺长时间没出现了。但近几年,“代购”又“重装上阵”,而且代购商品迅速遍及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前一段时间,舆论很是热闹地反思海外代购所反映的“中国制造”的问题,但作为普通的一个消费者,尤其是一个资深海淘人士,我选择代购,其实只有一个因素:确实便宜。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购买海外高质量商品已经不再是奢求。但是,要想在家门口买到物美价廉的世界商品,还真是件挺困难的事儿。以我的亲身经历,某品牌的奶瓶在国内货架上要卖到300多元人民币,但“海淘”只需要180元左右,为这近120元的差价,我也愿意等上一个多月。
为了能让普通人能在国内购买到高质量的全球商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们也提出了不少建议。其中,“税”是个被热议的话题。不少委员都提出,如果关税适当降低,将会盘活很大一块国内消费市场。全国政协委员袁亚非举例子说:“好多人到巴黎老佛爷去买东西,老佛爷以为中国是很大的市场,结果老佛爷到中国开店之后就要加税,老佛爷在中国的店也是不赚钱的。”
除了减税之外,“海淘热”也让跨境电商的发展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高宏峰就特意提到个人跨境网购商品限额,即“海淘”中“1000元上限”的限制。“现在1000块钱买不到什么进口东西,如果说自用,在合理数量范围内,是不是数额应该适当放松一些?”而自己就在做跨境电商的张近东则在提案中建议国内企业探索跨境电商的保税区备货模式,即在保税区内预存货物,卖给国内客户,因为保税区内并不需要缴纳关税,可以让销售成本大大降低。
其实无论减税也好,发展跨境电商也好,目的都是为让民众能花更少的钱买到遍及全球的好东西。到时候,夏岩可以摆脱我这个死皮赖脸的“关系户”,而我也不用大老远去机场接飞机了。
夏岩的两会愿望:平时我很喜欢出国旅游,但每次出去,亲戚朋友往往都会托我从国外代购东西,什么电饭锅马桶盖iPhone我都带过。我的切身感受是,很多一样的东西从国外买确实比在国内买便宜一大截。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家门口买到便宜东西呢?我的两会愿望是:希望在国内也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世界商品”,让我的旅行不再变成“代购游”。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国内 代购游 代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