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耕地占补”要补数量更要有质量

2015年03月06日 21:38 | 作者:范文杰 王彤 吴文彪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原标题:孙贵宝委员:“耕地占补”要补数量更要有质量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范文杰 王彤 吴文彪)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作为我国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产生积极成效,但一些地方只注重数量平衡,而忽视耕地质量的平衡,全国政协委员孙贵宝呼吁,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只有守住耕地,才能确保粮食安全。”孙贵宝说,我国把保护耕地定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并于1997年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即因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就要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以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实践表明,这不但强化了全社会的耕地保护意识,遏制了耕地面积快速减少的态势,提高了粮食发展稳定性,还拓宽了建设用地空间,满足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及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孙贵宝也坦言,由于重数量平衡轻质量平衡,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初衷没有得到充分实现,耕地面积在隐性减少。加之补充耕地的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后续监管力度不够,会造成新的土地撂荒,使得耕地面积重新减少,必须不断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现数量与质量并重。

  孙贵宝委员表示,强化坚守耕地红线的理念,既是保障未来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更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所在。他建议,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快划定和完善成果,尽早将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保护起来。进一步完善占补平衡所补充耕地的质量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到土地质量评价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建立更加科学化、更具操作性的质量验收制度、程序和标准。进一步加强对补充耕地的后续监管,对耕地数量变动、耕地质量变化进行重点跟踪监测与统计。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委员 耕地 质量 数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