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胡刚委员:构建“中国医学”体系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讯(记者江迪)中医药是我国最具原创性的科技体系,也是我国独有的优质医疗资源。近代以来,随着西医的传入,我国医学界前辈一直力求中西医的“汇通”。
不过,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看来,时经60年实践的“中西医结合”现状并不乐观。东西方医学不仅没能融合成为中国独特的现代医学体系,而且还不时出现西医与中医互相诋毁、一些学者自我矮化中医或否定中医的现象。
胡刚注意到,西医近年来也开始思考无差别化医疗模式的弊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积极借鉴中医的整体辩证思维和多靶点治疗策略。
胡刚认为,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西医学体系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融合已经成为可能,创建“中国医学”体系已初露端倪。“中国医学”体系,即传承传统中医学精髓,中西两个医学体系深度交叉融合,体现现代生命科学发展水平与方向,具有世界推广价值的当代中国医学新体系。“中国医学”体系将超越传统的中医药和目前的西医学。
胡刚建议,将“中国医学”体系的构建纳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层面尽快论证、立项并科学实施。不过构建“中国医学”体系并非一蹴而就。在胡刚看来,这至少涉及卫计委、教育、科技三个部门。
针对科技部们,胡刚建议将“中国医学”体系的构建列入“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通过科技专项的设立和研究,集聚一批专家在“中国医学”旗帜下,开发医学研究的新思维,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中国医学的大发展,形成丰富世界医学事业、具有中国元素的重大学说和思想等学术成果。
胡刚建议,卫计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将大健康时代的构建与“中国医学”体系的构建统一起来,建立基于“中国医学”的疗效评价体系,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在全社会大力传播健康理念,构建健康教育的终身化、社会化,构建大健康社会。教育部则应在中医药院校进行“中国医学”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给与相应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培养学贯中西、融会贯通的高级医学人才。
编辑:薛鑫
关键词:优质医疗资源 “中西医结合” 西医与中医互相诋毁 现代医学体系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