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何维委员提出破除体制障碍 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
原标题:何维委员提出: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 王琰) 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难得机遇。因此,应把握优先发展方向,破除体制障碍,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形成“两张皮”的突出矛盾,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源动力。为此建议:
选择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业作为民生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重要科技战略突破口。
我国医改初获成效,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水平与欧美先进水平的距离短且差距趋小,新药创制和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与水平明显提升,生物医药制造业规模与质量显著提升,医疗服务、养老、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巨大。因此,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业是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领域。
以卫生科技体制改革为试点,探索建立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运行策略与实施路径。
要高标定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应是某些领域的世界科技中心。为此,应提出中国成为世界医学科技中心的目标定位。2020年实现某些重点目标,2050年基本实现整体目标,以此来配置资源与规划。在创新链的源头创新、转化提速提质和提升应用规模效益三大关口上做好顶层设计。要采取沉心静气补原创短板、全要素推动转化和全球化应用三项策略。科学与技术要二元治理,政府、市场、社会要三轮发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两种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知识生产和技术生产相互联系的两大体系。医学基础研究要面宽点多扁平化,遵循知识产生规律,发挥科学家首创精神和科研机构、大学及学术组织自治作用。
积极推进若干重点改革。
要算总账、提比例。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组建多部门构成的卫生健康科技组织协调机制,统筹生物医药研究财政资金,其在国家总体研发的比例应提升到20%,将其中的15%用于基础研究。要通过税收减免抵扣政策,支持企业、公益性组织、个人创办公益性科研机构与科研基金,开展原创科研。创新人才要广泛培养,长期检验,重点选拔。要增设医疗器械研发和慢病控制科技重大专项。形成国家任务型科研机构与高校学科型人才培养双翼结构,配足资源,问责考核。营造适合创业人才成长环境,发挥创新产品拉内需、创外需的重要作用。政府通过提供信用担保基金引导风投业支持中小型医药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建立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二板、三板上市绿色通道和医药科技创新产品进入医保目录的快捷通道,让中小型创新企业成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主力军。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创新 科技 提出 科技体制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