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文化消失,民族也就没了
祁德川: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吕东浩) “往往随着一位民族民间老艺人离世,一种民族文化就消失了。文化消失,民族也就没了。”3月9日午饭后,在祁德川委员所住的友谊宾馆住地,他一边递过U盘,一边对严重濒危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表示出深深的担忧。
祁德川来自云南景颇族,是一位少数民族语言工作者,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已关注多年。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少数民族文物古籍流失十分严重。”祁德川告诉记者,上世纪民间普遍流传和使用的榨油、榨糖、纺织等传统机具现在已经很难看到;木楞房、剁木房、土掌房等民族民居建筑逐渐消失;很多民族的创世神话、传说、史诗、古歌等民族民间文学均面临失传;曾保存在云南佤族、景颇族、拉祜族等地区的传统取火方式已基本没了踪影……
祁德川举例说,云南民族古籍约有8万册(件)散存于民间,由民间艺人、祭司保管传承。“目前这些古籍正以每年约上千册(件)的速度流失,许多价值极高的民族历史文化古城及文物也濒临消失。”他分析认为,造成这一局面源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包括资金缺乏、保管不善、精通古籍者少、民族文物被大量盗买等。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才断层的问题,也为祁德川时时牵挂。他表示,民族民间艺人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保护者和传承者。民族民间老艺人消逝后,年轻一代的艺人还难以担负起传承重任,很多民族的著名史诗、古籍已成为无人知晓的“天书”,民族地区的服饰、传统工艺、民居、音乐舞蹈、风俗习惯等民族民间传统特色文化,也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逐渐“变异”。
鉴于此,祁德川建议中央把保护、抢救、传承民族文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强管理,通过建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基金等途径,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秩序地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对独有和人口较少的民族要尽快建立保护区,制订保护区条例,依法实施对保护区域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少数民族 传统文化 保护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