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
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八德”教育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2日讯(记者 解艳华) “当代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甚至还有不少误解,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降低,信仰危机、道德缺失、迷惘浮躁、崇洋媚俗、‘去中国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提供了一组数据,天津师大一项针对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程度达到59.2%,遇到有一位老奶奶摔倒在地上会怎么办时,只有17.3%的学生选择立刻去搀扶;对考试,只有38.2%的学生“从不作弊”;有69%的学生认为求职违约的行为“可以理解,视具体情况而论”。
为此张其成建议:
一、 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纠正对传统文化的偏见。目前不少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偏见,认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思想不符合,这是不准确的。其实在儒释道的经典中早就有这种思想,并有大量论述,比如《老子》就倡导“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偏爱,万物在“道”中,一切平等。《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则集中体现了自由、平等思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佛教,则更是讲“众生平等”。再看儒家,虽然儒家思想中缺少政治上的平等主张,但在德性层面上却是主张平等的,从孔子的“性相近”到孟子的人性皆善,都体现了儒家的德性平等思想。所以我们要认真挖掘符合核心价值的优秀文化资源,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二、 要建立以“八德”为核心的国学教育体系,回归教育立德育人的本质。“八德”就是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是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过程的形成的核心价值和传统美德。“八德”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人本教育,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有健全人格的公民。通过“八德”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培养有道德信仰的健全人格。
三、 强化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国学“八德”教育不能空洞说教,一定要与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知识化为行为。注重躬身实践,要求把所学的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外化为行为规范,注意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
四、 动员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共识,努力营造以“八德”为核心的道德建设的社会风尚。鼓励大众媒体投入,出版与“八德”相关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出多品种的经典诵读类、精讲类、科普类图书;扶持与新媒体相关的文化传播项目,创作相关的影视作品、网络作品,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寓教于乐。只有把青少年的目光吸引进来,才能潜移默化、心灵认同、身体力行。
编辑:薛鑫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去中国化’的现象 大学生道德现状 全国两会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