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滚动新闻 滚动新闻
人大代表闫傲霜:创业是一种态度 很难说“适不适合”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常委、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接受记者采访。周小璐摄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 周小璐 见习记者 杨月)“创业需要根据行业特征,做一个理性的判断。但如果有过多理性束缚,激情又从哪来呢?年轻时如果不冲一冲、闯一闯,以后很难再去做。”10日,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常委、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在回答有关青年就业创业的问题时,鼓励青年人应该多去经历和尝试。
别怕失败 经历就是财富
闫傲霜告诉记者,她做过志愿者,喜欢跟青年聊天,聊得最多的题目就是“经历就是财富”。“人多一些经历比什么都重要,都很有价值,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特质,不是随波逐流。”她说。
“可能你有特长,所学专业又有现成的对口企业,包括一些基础性的研究,那你就业即可,这个过程很顺畅。但有时候你做的事情只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追求得很执着,家里又有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尝试创业。”闫傲霜建议。
她同时提醒,互联网发展速度很快,竞争是惨烈的。
“年轻人,特别是大学毕业前后,商业模式的创新比较多,技术创新就比较难了。在创业的过程中,一是要发挥自身特长,一是要执着坚定。创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会有一个艰苦过程。”
很难说“一个人适不适合创业”
“比如我们去旅行,背包客一路上很辛苦,如果你不理解,就觉得这是在吃苦。如果你理解,你会觉得过程很幸福。最终背包客是否一定能到山顶?不一定,但过程是享受的。”
所以,闫傲霜认为,创业是一种态度,很难说一个人适不适合创业。她给记者举例,自己的导师在67岁时,走出实验室创办了一个公司。
“你能想象这么大岁数去创业吗?所以,营造一种文化特别重要,有很多人创业后成长起来了,他卖掉自己的创业成果,再创业。创业是一种享受的过程,看上去吃苦,实际上很享受。”闫傲霜表示。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两会 闫傲霜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