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环保部约谈市长能否让百姓“在场”?
尽管一再接到通知要求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皮革厂,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并没有落实,致使厂址数量不减反增。近日,环保部约谈了驻马店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环保部从督企到督政转变,以约谈并向社会公开的方式先后约谈了11个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这种约谈式监督值得点赞,但普通百姓无法参与监督,是值得正视的问题。
地方污染严重,环保部“一竿子插到底”,直接督办,不仅权威而且还能让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化解于无形。过去10年,环保部约谈企业、直接“督企”;2014年5月,《环境保护部约谈暂行办法》出台后,环保部的约谈,由“督企”转向“督政”,而约谈的内容也由特定的企业和污染事件转向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这种转变,无疑更有利于厘清监管责任主体,倒逼地方政府勇于担当,主动有为,并下狠心治理污染。
环保部约谈制,找准了整治地方污染的“命门”。地方发展要求“踩油门”,环保却要“踩刹车”。地方领导政绩好坏、能否升迁,往往取决于GDP高低和财政收入的多寡,而不是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所以,过去一些污染企业的违规上马,污染物排放的肆无忌惮,在整治中屡屡屹立不倒、排污不止,主因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假打明保”。
此前有人感叹,我国“绿色官员”升迁难。最近,一基层环保局长在《环境保护》微信公众号匿名刊发一封忏悔书,披露一位县领导曾威胁他:“你的政绩与我的政绩是冲突的,你若是敢影响我的政绩,我必……兄弟你委屈几年,我必有厚报!”可见,正因为打不掉地方官方的“保护伞”,治理污染才会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
须强调的是,环保部约谈市长,双方都要在“约谈纪要”上“签字画押”,旨在让表态真正落到白纸黑字上。但是,企业污染或是地方污染严重,百姓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不是“约谈”的局外者,有权知晓约谈的内容是什么?市长“签字画押”保证了什么?这些内容,原本不是、也不应该是什么“秘密”,大胆公开应该也没有大不了的事。
虽然约谈制度中设计了“回头看”这一环节,但环保部毕竟“高高在上”、远离基层。地方若是整改不得力,或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恐怕难以察觉。即便察觉后,再“回头看”、再整改,周期必然会被拉长,不利于及时对污染企业或地方行政官员问责。显然,这就须臾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监督。而监督若想有效、给力,百姓就必须有知情权,然后才能在对比“纪要”和现状差距中,让监管有的放矢。所以,环保部约谈市长,将约谈“纪要”公开、及时让百姓瞅瞅,这一环节不可或缺。
进一步说,约谈过程中甚至可以有百姓代表。环保部不仅要听地方政府怎么说,也要倾听百姓的声音,这样获得的信息才会全面和中肯。而且百姓还能监督地方政府官员,防止他们拿假象糊弄、欺骗环保部。
编辑:水灵
关键词:环保部 约谈 市长 百姓


美再次发射“二手”猎鹰火箭 将10颗卫星送入轨道
中国邮政发行《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京城赏花正当时
英国剑桥举行葬礼告别霍金
马西西接任博茨瓦纳总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通过多项成果文件
多伦多举行复活节游行
中国“最北”湿地迎来今年首批候鸟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