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马化腾马云抢食“刷脸”支付
在网上、商场或饭店消费完毕,扫一扫“脸卡”,一场交易就完成了——刚刚合伙成立环保基金的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最近又在“刷脸”上步调一致了。
4月13日,腾讯财付通宣布与公安部所属的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达成战略合作。腾讯方面称,正在与微众银行对金融、证券等业务进行人脸识别的应用尝试。
而在3月17日,马云在德国汉诺威电子通信展上刷了刷脸,就从淘宝上购买了1948年汉诺威纪念邮票,这背后是蚂蚁金服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
“二马”都在发力刷脸技术,并不是二人都喜欢自拍,而是人脸识别技术正成为IT产业下一轮技术浪潮,国内外诸多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该领域。
刷脸支付掀热潮
国内人脸识别市场四年翻一倍
刷脸支付正在掀起一股热潮,去年4月百度发布百度钱包时提出了“刷脸付”功能。随后,除了互联网大佬,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悄悄布局“刷脸”技术。
就在马云在德国展示“刷脸”支付后的第二天,A股人脸识别概念股强势突围,汉王科技、欧比特、科大讯飞大涨并刷新近期高位。
作为一种个人身份鉴别技术,人脸识别与利用人体其它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语音等相比,更直观方便。因为人的面貌具有不可复制,难于伪造的特点,弥补了密码、签字、口令、证据等传统手段容易泄漏、遗忘的缺点。
而我国有13亿人口,这决定了人脸识别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从2010年开始,国内人脸识别产品市场快速增长,从6.7亿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14.9亿元。
刷脸技术哪家强?
“二马”都称自家准确率99.5%
刷脸支付的原理是什么呢?蚂蚁金服人脸技术团队解释:“人脸识别的技术是基于神经网络,让计算机学习人的大脑,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的大量训练,让它变得极为聪明,能够认人。”
腾讯方面称自家的人脸技术达到世界第一水平,人脸识别LFW数据集准确率超过了99.5%,在实际业务产品社交网络图像上的准确率高达99%,对于身份证照片准确率甚至超过了99.9%。阿里也不甘示弱,宣称它的人脸识别技术在LFW国际公开测试集中达到99.5%准确率,还能运用“交互式指令+连续性判定+3D判定”的技术。
而除了刷脸,IT大佬们还在探索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如苹果的指纹识别Touch ID,支付宝推出“空付”计划,旨在实现只需凭借人脸、眼睛、手掌等身体部位就可以完成支付。不久前,英特尔发布了虹膜识别支付技术,实现了无需密码的“刷眼支付”。
大佬为何抢着“刷脸”?
利用生物识别布局互联网金融
刷脸、刷眼、刷手掌……生物识别技术俨然已成为“下一个风口”。
为何大佬都在抢着布局?从腾讯方面的表态可一探究竟,“正在与微众银行对金融、证券等业务进行人脸识别的应用尝试。”蚂蚁金服同样也是为了这个目的,“最主要是为互联网金融业务作相应的技术储备。”
业内人士分析,传统金融中,用户在申请银行贷款或证券开户时,必须到实体店做身份信息核实,完成面签。如今,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用户只需要打开手机摄像头,自拍一张照片,就能完成身份核实。这种新技术带来用户体验提高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安全,“因为生物识别技术使用的密码都是‘偷不走’的。”
延伸阅读
整容前后判若两人电脑也会成“脸盲”
不过,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万能的。
虽然有将近100%的识别精准度,但如果整容,计算机能识别出来吗?蚂蚁金服相关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的技术可做到一个人发型变化、常规化妆、一定程度的胖瘦变化、老化,都可被识别出来,但如果整容前后,判若两人,那计算机也无能为力。
成都芯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葛辉告诉记者,目前出现的生物识别技术中,人脸、指纹、虹膜、手掌的误识率分别为1.3%、0.001%、0.0001%和0.00008%,因此刷脸技术要结合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才能保证用户信息安全。(华西都市报实习记者崔江 制图刘逸兴)
编辑:罗韦
关键词:技术 识别 刷脸



大熊猫宝宝在熊猫“幼儿园”里悠闲自得
成都连续三天遥望高清版雪山
巴格达存放大选投票箱的仓库发生大火
北京八达岭长城进入旅游旺季
河北:“三夏”忙收麦
京张高铁张家口南站建设稳步推进
第五次包揽世界杯金牌 跳水“梦之队”“无敌不寂寞”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