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谨防春游变“春忧”

2015年04月24日 15:48 | 作者:盛人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近年来,全国不时曝出学校组织春游出现安全问题的事件,学生受伤或遇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伤害,不少学校在压力之下,组织学生春游的热情降至冰点,进而投鼠忌器,不敢再组织春游活动,有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甚至发出“春游禁令”。春游对孩子们近乎成为一种奢望,对家长、学校和社会来说,也变成了“春忧”。

  因“春忧”而放弃春游是一种因噎废食的举动,把学生保护在“课堂”里,懒于或不敢组织活动,既不会万事大吉,也是不作为的表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自古以来,游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就是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边游边学,这也是现代学校为何要组织学生在适当时节旅游的历史渊源,游学属于素质教育下的社会实践。”一个少年能在充满希望的季节里走出去,接触不同的地域、文化、人群,不仅可以磨炼学生意志,开阔学生视野,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还可以利用自然和地方人文景观扩大教育空间,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谨防春游变“春忧”,就需要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

  针对一些学校因为担心安全不组织学生春游等集体活动的做法,首先需要学校有自我促进、勇担责任的意识。事实上,只要肯花精力把前期工作做得更细致些,在活动前制定和落实安全应急预案,落实管理责任,很多风险是可以规避的。其次也需要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共同配合:一是要有效解决经费来源。在安全之外,很多学校还担心春游时向学生收取必要费用触及到“乱收费”的高压线。二是可以通过学校、景点、旅行社、主管部门共同参与,保障学生安全。三是家长也可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既可以照料孩子,把安全的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家庭之中,又多了一次与孩子亲近的机会。

 

编辑:水灵

关键词:谨防 春游 春忧 因噎废食

更多

更多